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乡村裁缝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8年04月16日 09:34:06

  过去农家缝制新衣,一是把布料送到裁缝家制作,按件付加工费;二是请裁缝老师到家里来做,按天数付工钿。两者相比,自然是请到家里做更为划算。

  方前嫂不仅有熟练的制衣手艺,更重要的是她能为东家精打细算。不管是送布料到她家制作,还是邀请她上门缝制衣服,她面对各种布料,给你量身定做,一定会让你称心如意。剩下的布头布角,帮你裁成各种鞋面。鞋面有大有小,有棉鞋面、夹鞋面、单鞋面、拖鞋面等,她经过精心计算,不让你浪费一寸布料。她的言行,打破了“裁缝不偷布,死了勿心过”的俗成说法。

  那时在农村各家各户都很穷,大家就特别喜欢方前嫂这样的贴心裁缝,邀请她到家里来做衣服。每年秋收冬种一结束,人们就上门预约方前嫂,告诉她家里有几个人要做新衣服,告诉她要做衣服的是男人,还是女人,及各人的年龄,长得高矮胖瘦等情况。方前嫂马上帮你出主意,建议你买什么布、买多少布,买什么辅料,再确定上门缝制衣服的日子。

  预约好方前嫂,家庭主妇们就开始忙碌了,上梅林街供销社买布料、线团、纽扣等制衣原辅材料。如果要做棉袄、棉裤,还得购买棉花。在家里还要及早准备木炭,那时没有电熨斗、蒸汽熨斗。熨烫衣服用的是烙铁。这种三角烙铁现在很少见了,但是在电影、电视剧中敌人审讯我被捕革命志士时,作为一种刑具还是屡见不鲜。厚重的三角烙铁放在炭火中煨,煨得火红后才能使用。煨烙铁需要上好的木炭,主妇们在平时烧饭做菜时,就留了心,把烧透的炭火,用铁钳夹起来放进炭甏。越粗、烧得越透的硬树木炭火力最旺、燃烧时间最长,才是煨烙铁的上好木炭。

  裁缝老师来的那天,把房门板卸下来,搁在长凳上,铺上棉花毯当案板。裁缝用的案板,要求高于一般的案板,因为裁缝是站着裁剪布料的。还要为裁缝老师准备放炭火的炉和粘贴布料用的浆糊等制衣必用物品。

  裁缝老师上你家做衣服,一天要管3顿饭,外加下午1餐点心。早晨天刚蒙蒙亮,你要到裁缝老师家,帮她把烙铁、剪刀、市尺等裁缝工具拿过来,请她吃早饭。早饭后,裁缝老师先量布匹,再一一丈量要做衣服人的尺寸。量好布匹和尺寸后,开始计算。计算出结果后,把布匹摊开,细心地用划粉球,在布匹上划出道道。划出道道后,再用裁缝剪裁剪。整个过程,方前嫂做得一丝不苟。

  裁剪好布料,开始缝制衣服。难缝的布料由裁缝老师缝;简易的布片由主妇自己缝。衣服做得多的人家,人手不够,主妇还会邀请要好的邻里、姊妹一起来帮忙缝。当天难以完成的,留下简易活,明后天由主妇继续缝制,为的是节省几元工钿和几顿饭。方前嫂理解主妇们的心思,不管谁来帮忙缝制,她都乐意帮教。到吃饭、吃点心的时候了,当家人催她停工吃饭,她总是“来啦!来啦”,双手还是不停地干活。吃饭时主人家总是把好的菜肴放到她面前,勤快地夹菜让她吃。她总是再三推却,让给孩子们吃。中午从来不休息,一天干到晚,从不计较时间。

  下午3时过后,吃过点心,衣服缝制完成,该熨烫衣服了。方前嫂把缝制好的衣服摊在案板上,一切准备就序,方前嫂口含清水,把清水似老龙喷水般,均匀地喷洒在新制衣服上,再在衣服上面盖上旧布,目的是防止火红的烙铁灼坏新衣服。从炭火中拿出火红的烙铁,整压在新缝制的衣服上向前推,衣服发出吱吱的响声,冒出团团白汽,凸凹的地方还得用特制的木头顶着熨烫。就这样几经反复地熨烫,衣服被熨烫得服服帖帖。该顶起来的部位,被熨烫得顶起来了,往身上一穿,又挺括又舒适,大人小孩都咧着嘴嘿嘿笑。吃过晚饭,天完全黑了,方前嫂拖着疲惫的身体,借着星光回家。

  邻村裁缝老师男性,大名叫吴元信,长得一表人才,或许是男人干着该女人做的针线活,或许是裁缝老师整天在屋里干活,很少见到太阳,他就长得比一般男人白净,少了几分男子汉的阳光之气,人们在背地里叫他“元信冇”。我和他儿子是小学同学,小时候常到他家去玩。每次到他家,家里放满了布料,厚厚的记事本里,记录着做衣服人的资料。

  每次见到他,都戴着老花眼镜,不是在认真地裁剪布料,就是在仔细地缝制衣服。由于他的手艺更胜方前嫂,乡亲们送上门加工的衣服就特别多,他就很少上门到人家家里去做衣服。由于他的手艺好,浙江省拍摄电视剧《西施》时,担任该剧的总服装师看中了他,邀请他去缝制戏剧服装。他缝制的戏服,深受导演和演员的喜爱。吴元信的大名就在《西施》电视剧制作人员名单中出现,那时一个乡下人,大名能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引起家乡人一阵热议:看他元信冇,名字都在电视屏幕上了,他的大名走进千家万户,比咱家乡种田、卖柴、做缸甏的男子汉阳光多了。他为乡村裁缝争了光,也为村里的男人们争了光。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