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群前童古镇的守护者
-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9年03月29日 09:07:58
-
专家、学者来了
民间力量的努力,终于引来了“士大夫”的关注。
1995年,有一个操宁波口音的老人拿着照相机,在前童村的墙弄、院落、老街到处转悠,尤其对着童氏大宗祠不停拍照。现在到前童拍照的人,多如过江之鲫,但在那时,还是一桩新鲜事。童衍孝、童铁策凑上去一问,得知来人是宁波市高级工艺美术师、以保护古建筑闻名的杨古城,此番到童小海的仿古工艺厂指导工作,顺便考察古村。双方言谈投机,相聚甚欢。杨古城说:“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古村老屋保护好,前童人多地少,说不定开发旅游是致富路子呢!”
记者很早就认识杨古城,知道他痴迷城乡文物保护,一个宁波人,却对保护前童古建筑比宁海人还上心。老先生饭菜不讲究,最喜欢前童豆腐汤就着前童麦饼下肚,嚼麦饼时眼睛“皱记夹记”,印象尤其深刻。
杨古城来前童后,当晚童衍孝、童铁策就兴冲冲找到童遵锵。毕竟当过领导,童遵锵马上就抓住了要点:“借鉴人家的做法,先把资料收集起来。”前童人自古重视文化,留下不少古籍,三个老人一头扎进故纸堆,查找资料;又剪辑、复印现在多种旅游杂志、风景区的做法,广为宣传。童衍孝家蛮早就接了电话,就电话邀请市、县两级文物部门和多家媒体,“到前童来呵!”
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切,都是自费的!
在他们的盛情邀约下,杨古城的老搭档曹厚德来了,宁波文管所的许孟光来了,宁海文物办的屠绍国、滕延俊也来了,大小媒体更是常来常往。这一来,三个老人是理所当然的导游。也有人不以为然,有人就嘟嘟闹:“前童有什么好相的?长日哄些人来,我两块工资都贴他们的饭钿了!”
好在这些专家、学者不是来“嬉嬉荡荡”的,他们吃了前童麦饼后,提建议、发文章,从而使保护古建民居的呼声高涨起来!这就是所谓的“放大”效应。
1997年,杨古城《致黄坛镇、前童镇政府的函》,提出前童古民居及整体环境,要妥然保护。时任宁波市文化局长的周时奋,在《宁波日报》发表散文《前童随笔》,又在《宁波晚报》刊登《谁来“收藏”前童》。记者也在当时的《宁海报》撰文《前童古建筑引起专家学者瞩目》。还有宁波人郑仲晔,在《宁波晚报》频频发文,劝阻拆老屋老街……
杨古城的函是发给黄坛镇、前童镇两个地方的,说明黄坛镇也有不少古村古建。可惜,黄坛人错失时机,说到底,还是个认知问题。当时黄坛有个村干部就嚷:“看见老专家来就烦,他们的啰嗦听也勿要听。叫我难拆老屋,我路都浇水泥了……”不过现在他也追悔昔日喽。
与此相反,1998年,前童自然村成立“前童文物保护利用办公室”。当年在整个宁波市,村一级成立文物办,仅前童一家!
-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