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东风洒雨露 山乡天地春

宁海对口帮扶晴隆24载交出高质量“扶贫答卷”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0年10月15日 09:10:14

  从好食材到好产品

  消费帮扶,“晴货”纷纷出山

  十月,秦连粉一家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间。地里的糯薏米进入收割季,打工的工厂也开始紧锣密鼓加工新鲜糯薏米。虽然忙得脚不着地,但她脸上却常常挂着笑容。

  她种的、工厂收的每一粒薏米仁,都能变成真金白银吗?陈在洁、金洁琼、裘银芳等三位扶贫小店负责人对此最有发言权。2019年,她们的扶贫小店以3800万元销售额在全市27个扶贫小店中遥遥领先。“晴隆有很多好食材,牛羊肉、花生、水果口味都非常好,糯薏仁品质又特别好,绝对不愁卖不出去。”

  在她们看来,“好食材”和“好产品”是两种概念。她们说:“好的农产品,如果存在加工、包装、品牌、物流等方面的问题,市场也不会接受。这几年每年跑了好多趟晴隆,就是要对当地的农产品企业从生产、加工、包装、设计、销售和品牌建设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开发适销产品,让山货走出大山,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实现互利双赢。”

  脱贫攻坚进入下半场,消费扶贫是推进决战决胜的关键。我县实行“前方扶贫中心+后方扶贫小店”模式,就是要破解生产、消费、流通各环节的难点、痛点、堵点,让好食材变成好产品。

  今年8月,我县援建的黔西南州农特产品消费扶贫中心正式建成营业,注册了“甬水黔山”商标,有近30种产品纳入国务院扶贫办认定的“全国消费扶贫产品名录”;还搭建了一个线上展销平台,让全国各地的扶贫小店和消费者都能实现线上采购。

  从“晴货出山”到“晴货触网”,消费扶贫的长远指向是尊重市场规律,让市场决断。随着晴隆农特产品品类不断丰富、加工持续升级,消费扶贫各环节全链打通,新一轮“晴货出山”正蓄势待发。

  从稳岗就业到安居乐业

  “乡音”处处,他乡也是故乡

  “我能留下来安心工作,真的要感谢你们。”9月10日,在宁海县宁园小区,张胜敏碰到前来看望她的郭思春,忍不住紧紧握住了她的手。和404名晴隆籍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样,张胜敏去年9月踏上了东进的列车,来到宁海务工。他乡的生活虽然新奇,但人生地不熟,饮食不习惯,丈夫又不在身边,她干了两三个月就想辞职回老家。

  郭思春找到张胜敏,一边安抚她的情绪,一边与其工作单位沟通。敞开心扉讲讲体己话,分享家乡的土特产,一起认识在宁海的老乡……慢慢地,张胜敏渐渐喜欢上了宁海这座温暖的东部城市。今年8月,她把丈夫接到宁海,两夫妻在一个小区工作。

  异地就业助力精准扶贫,稳岗就业是关键,但这需要两地政府部门、就业企业和全社会形成合力。“留人不留心”不是长久之策,“他乡是故乡”才能实现多赢。

  宁海解开这个难题的密钥是一支由县扶贫工作专班牵头,挂职的晴隆籍老师、医生及宁海本地干部组建的服务队伍——“宁海-晴隆‘乡音’志愿服务团”。郭思春就是服务团的发起人之一。服务团对每一位晴隆务工人员开展网格化、跟踪式服务,帮助其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困难,促进稳岗就业。

  协调企业培养职业技能,开展党群共建主题活动,带着山里孩子去看海,一起逛逛十里红妆文化园……志愿服务凝聚的不仅是浓浓乡亲情,也是对宁海这座城市和崭新生活方式的认可,让大家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

  一声乡音暖心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晴隆务工人员已经把宁海当成了“第二故乡”,宁海县爱心岗位稳岗率也在全市稳居第一。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