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专题 > 建党90周年专题 > 党史人物 正文
     高级检索
 
柔情似水骨硬如石
记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1-06-15 16:10

右三即为小女儿赵小薇

  宁海中学学生正在瞻仰柔石事迹

  -党史上的宁波

  名人

  人物简介

  柔石(1902—1931),浙江宁海人。姓赵,名平福,又名平复;笔名金桥、刘志清、赵璜、方前等。

  1917年,正学高等小学毕业,考入台州省立六中。次年,考入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3年毕业,先后在慈溪普迪小学、镇海中学、宁海中学任教。1928年春任宁海县教育局长。5月“亭旁起义”失败后,离乡去上海。

  在上海结识了鲁迅先生,思想上、创作上深受其影响。期间著述颇丰,主要有《二月》、《希望》、《为奴隶的母亲》等长中短篇小说和译作《浮士德与城》。同时,受鲁迅委托,编校《朝花旬刊》、《语丝》等进步刊物,接受革命思想。1930年3月,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及左联,并任左联常务委员。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1月17日,参加党内一次秘密会议时,因叛徒告密而被捕。狱中宁死不屈,坚持斗争。2月7日深夜,与其他革命者共24人被反动当局集体枪杀于龙华,年仅29岁。后人称柔石、李求实、胡也频、冯铿、殷夫为“左联五烈士”。

  鲁迅先生说他“为人颇有点迂”

  1931年牺牲时,柔石年仅29岁。期间,柔石常年在外求学和工作,在家呆的时间极少,加上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为人颇有点迂”,留给家乡和亲人的记忆相对不是很多。

  然而,柔石中学、柔石楼、柔石公园、柔石文学社……在烈士的家乡,柔石精神得到了大力弘扬,纪念柔石的各种群众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著名诗人方牧曾说,柔情似水,骨硬如石,是宁海的山清水秀赋予了柔石的灵气,是宁海的一方水土孕育了柔石的风骨。他是宁海人民的光荣,也是宁波人民的骄傲。

  宁海故居保护良好是缅怀的最佳去处

  缅怀柔石,位于宁海城西方祠前的柔石故居,是一定要去的。

  据说,故居东侧原有一小石桥,桥上镌有“金桥柔石”四字,“柔石”、“金桥”笔名由此而来。如今,河已填平,桥已消失,而老屋仍在。1962年,故居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1989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1995年,公布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宁海县人民政府再次对故居进行整修,并批准建立柔石纪念馆。

  日前,记者来到柔石故居。这是座旧式砖木结构三合院,门口“柔石故居”四个字,是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1960年1月题写的。走进门去,一楼左边是柔石婚房与父母居室,右边是一间影视放映厅,之间小堂前有一尊柔石塑像。二楼打通的凹字形陈列室里,是柔石读过的、创作的和翻译的大量文学作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创作的《二月》和《为奴隶的母亲》。还有鲁迅先生那篇《为了忘却的记念》的复制品,以及毛泽东签署于1952年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纪念证”,上面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大红方印。

  “这几年随着名气增大,来参观的人也越来越多。”故居管理员叫韩国红,今年68岁。他说,自己平时喜欢清静,退休后就选择到离家不远的故居看门。白天,打扫打扫卫生,有客人时迎接一下客人,没客人时就一个人看书写文章,连晚上也睡在故居里。两年前,韩国红还写了篇《柔石变奏狂想曲》,分别写柔石的童年彷徨、少年追求、青年呐喊、人生升华、走向完美,把柔石的刚正耿直、忧国忧民、求实求新的精神,通过详尽的故事展现出来。

  “父亲最喜欢的是我”女儿赵小薇眼中的柔石

  1920年,19岁的柔石遵父母之命,与长他两岁的同乡吴素瑛完婚。婚后育有两子一女,长子赵帝江、次子赵德鲲和女儿赵小薇,皆从事教书育人工作。

  在采访中,得知女儿赵小薇就住在柔石故居,记者提出想去拜访她。一开始,工作人员面露难色,说老人今年已经86岁,耳朵有点听不见,父亲牺牲时她还很小,加上80多年过去了,知道的事情不多。

  前去一敲门,老人刚好在家,且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我是1926年出生的,父亲1928年就去上海了,之后回来过一趟,听说只有半个多月,所以没什么印象。”老人表示。资料显示,1928年夏,由于宁海亭旁暴动失败,柔石为了探求更有意义的人生道路,离开故里,赴沪谋生。直到1930年冬,为祝贺老母六十寿诞返回故里,不久又匆匆离去。谁知这一次,竟成为他与家乡的永诀。

  搀扶着老人来到柔石故居。老人介绍说,其实真正属于他们家的是西厢三间楼房,其中父亲柔石与母亲吴素瑛就是在西厢北首间结的婚。“父亲曾在这里教母亲读书识字,而母亲一直住到后来去世。”老人告诉记者,父亲去世时,家里一开始是不知道的,印象中母亲表面坚强,很少提及父亲,一直艰难地带着他们3个小孩,只是夜里会偷偷一个人哭。父亲教母亲读书识字这事,也是直到解放后才听母亲说的。

  “父亲最喜欢的是我,我的头发也像他。”说起对父亲的印象,老人自豪地说,在旧社会重男轻女,但她曾在父亲的日记里看到,父亲很喜欢她这个女儿。有次,她在天台师范学校读书时,碰到过一位父亲生前的朋友,也说父亲当初最喜欢她了。至于头发,在好几张画像中,柔石都留着长长的头发,“头发一长就卷卷的,看了的人都说和我比较像。”

  虽然记忆不多,但在老人眼里,父亲那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仍深深影响着她。据介绍,自1960年故居开放后,到上世纪80年代末搬离故居,她曾长期担任义务讲解员,向海内外参观者介绍父亲的生平事迹。

  执教宁海中学,任县教育局长

  这是柔石不同寻常的一年

  1927年秋,柔石返乡执教于宁海中学。1928年春,任宁海县教育局长。在宁海的这短暂一年,是柔石生命历程中不同寻常的一年。

  成立于1926年的宁海中学,是一所建校即建党、创立了宁海乃至台州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的学校。最近,记者走进该校时,学校正在筹备建校85周年活动,并在校园宣传橱窗张贴了资料介绍,其中就有提到柔石。

  “宁海中学可以说是柔石革命思想的重要启蒙地。”宁海中学政治特级教师陈方梁告诉记者,到校之初,柔石还不是共产党员,负责担任国语并兼教音乐。由于性格内向寡言,只知道埋头教书,和同事的交往不多,但慢慢地就被进步青年所感染了,还做了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

  陈方梁介绍说,在校期间,柔石感到教科书思想陈旧,即编选有古今中外18篇文章的《国语讲义》作为教材,并着手编写《中国文学史略》,还谱写了《宁海中学校歌》,这些都深受学生欢迎。为解决一些教师的困苦生活,柔石曾借钱救济。年关时提议分发学校仅有的200元存款,而自己分文未取。

  时任县委书记邬逸民,开学不久就遭到政府密令通缉。柔石虽然不了解他在党内的身份,但认定他是正人君子。出于义愤,就让邬逸民潜住在自己家里,并招呼夫人照料好他的生活。最终使邬逸民安然脱险,避离宁海。

  正因为柔石“虽然不是共产党员,却也是同情共产党的”,1928年春,当时宁海党组织殚精竭虑,把柔石推上去做了宁海县教育局长。一上任,柔石即一面革新全县小学教育,大幅度调整人事,与守旧势力抗争;一面为宁海中学争取“立案”、集资建造校舍而奔波。5月底,亭旁起义失败,牵连宁海中学时,柔石又全力护送本校教师、中共宁海县委领导人杨毅卿脱险,使其免遭逮捕。

  正因如此,柔石牺牲后,宁海中学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纪念。1957年,把柔石力促建成的教学楼之一命名为“柔石楼”,并筹建柔石纪念室。1962年,成立“柔石文学社”,定期出版期刊《柔石园》。2002年,《柔石园》专门出了柔石百年纪念专辑。2007年,学校还隆重举行纪念柔石诞辰105周年暨庆祝柔石文学社成立45周年活动。

  和很多人一样,第一次知道柔石,是通过鲁迅先生那篇《为了忘却的记念》。后来,因为有曾在宁海工作的经历,知道了柔石竟然是宁海人。

  印象中,柔石仅仅是那个长得消瘦、戴圆框眼镜和留着长头发的人,直到这次深入采访,才让我对柔石又有了进一步的全面了解。如柔石牺牲时年仅29岁,但他在文学和革命的道路上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脚印。在宁海工作不到一年时间,也留下了许多美谈。虽然离先生去世已整整80周年,但他永远活在了女儿赵小薇的心里,活在了广大宁海人、宁波人乃至全国人民的心里。

  正如《为了忘却的记念》最后所说:“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是的,我们记得,也永远纪念着他。

  记者王霞开文/摄

  我们永远记得他

  记者手记

录入: 罗孙志   责任编辑: 罗孙志   稿源: 宁波晚报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文峰论坛最新帖子
文峰论坛最热帖子
  新闻推荐:
·浅析慈溪工业经济发展环境
·我县福彩5个月销量创历史新高
·技改为我县工业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我县警方开展“三打三禁三清”专...
·县质监局作客“百姓事马上办·夏令...
·“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
·宁海台湾商品直销中心未发现问题...
·2011年文化遗产日“传统女红技艺...
·我县启动政策性农保大面积损失定...
·货车紧急刹车大巴超车不成追尾
  图片推荐:
重访革命老区 重温入党誓言
巧手现“记忆” 童心秀“红色”
猪肉价格持续走高
红领巾心向祖国热爱党
地球 我们共同的家园
户外亲子活动拓视野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