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一线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
“住在美丽的乡村,做幸福的城里人” |
——记者探访枫槎岭隧道周边村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1-09-16 08:01 |
宁海新闻网讯 昨天早上,记者来到一市镇的枫槎岭隧道入口处附近。枫槎岭隧道呈南北走向,在离隧道南端入口处1公里左右的地方,是一市镇的周祥自然村。在村口,记者看到了大片长势喜人的水稻和满山坡的枇杷林,还有成群轻灵的白鹭与一群壮硕的黄牛在路边的田里悠闲自在着。 在村口,记者看到一位汉子正在自家的道地里晾晒刚收获的花生,就走上前去与其拉起了家常。原来,这位汉子就是今年56岁的周祥自然村党支部书记徐新根。 “在以前没有公路的时候,一市通往宁海的古道是经过我们这个村的,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村还能算得上是个重要的交通节点。后来,公路建设发展了,走古道前往宁海的一市人越来越少了,直至这条古道被基本废弃,我们这个村也就变成了一个地处闭塞的交通末端。而现在,枫槎岭隧道的建设,使得我们村再次成为重要的交通节点,我们这里是离枫槎岭隧道最近的一市村庄。”徐新根介绍道,“以前,一市人走古道前往宁海的话,一般都要花上2个半小时以上的时间。走得慢一点,有可能还会花上3个半小时以上的时间。现在,通过枫槎岭隧道前往宁海就方便多了。”记者乘坐汽车通过长2280米的枫槎岭隧道只耗时短短的4分钟时间。 当聊到村里的情况时,徐新根说,“我们村一共有150户人家,其中的四五十户人家去了宁海。现在,有了枫槎岭隧道,很多居住在宁海的村民又都回来了,把自家的房子重新修葺一新。”记者发现,这个村靠近枫槎岭隧道南端入口连接道路边上有很多漂亮的农家房子,而有些村民正忙着修葺自家的房子。 “我们村有枇杷800亩,村里的山塘水库也养了草鱼等鱼种,但养的鱼都是供应本村村民。现在有了枫槎岭隧道,这些鱼可以转变为经济效益,就是村民们自己种植的蔬菜也可以拿到宁海去卖了,是枫槎岭隧道给了村民一条增收的快捷通道,整个村庄都会好起来的。”对于枫槎岭隧道给他们村将会带来的变化,徐新根跟记者如是说。 接着,记者又来到周祥自然村附近的寺前自然村。53岁的寺前自然村党支部书记蔡安夫说:“我们村在海边有海塘的,承包给别人来养虾,客户上门来收购。现在,有了枫槎岭隧道,交通更加便捷,收购价格会更高,村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经济实惠。我们村一共有85户,全村有一半的村民去宁海打工了,都是到周末和节假日等时间段才回村里。现在,有了枫槎岭隧道,村里的人可以考虑不用在城里租房了。” 蔡安夫继续谈道,很多在宁海工作的村民正考虑骑电瓶车前往宁海上班。下班后,再回来。这样的话,村子在平时也不会变成空心村,村里的人气也会因这条隧道而慢慢恢复集聚的。很多在宁海住的村民,都回来把房子翻新了。“如果村民可以这样生活的话,就是‘住在美丽的乡村,做幸福的城里人’。” 随后,记者走访了枫槎岭隧道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通过充分做好工程前期工作、切实加强工程安全质量监管和严格落实安全质量责任来严抓工程质量,将这项给群众带来真正实惠的民生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该隧道现在每天有9家施工单位参与施工,七八十名工人奋战在施工一线,争取能提前完成一期工程。开工以来,由于事前计划周密,准备充分,工程进展基本顺利,通过广大施工人员的努力,预计到年底一期工程可以交工验收。 (见习记者张超梁) |
录入: 张绍强 责任编辑: 罗孙志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