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正文
     高级检索
 
从农村文化员到高校兼职教授
——记前童镇文化站站长蒋善学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2-04-06 09:20

  融会贯通把文化渗透在日常工作中

  1988年,蒋善学调到黄坛镇。

  这个有着秀丽景色、悠久历史、经济发达的乡镇,文化事业竟然困难重重:人员缺编、管理倒退,剩下了一座孤零零的影剧院。还有一个怪现象:办文化不舍得花钱,修建庵堂庙宇则一掷千金!蒋善学感到了肩头的压力。

  他被指派到大塘山村搞工作,开始了把文化渗透在日常工作中的尝试。大塘山村过去偷树成风,曾被公安部和林业部通报批评。蒋善学一到该村,就开办培训班,从县城请来技术员传授致富技能,同时用传统文化的“吉财”、“凶财”理念,扭转青年人的思想。这一疏一堵,效果还出奇的好。大塘山村“偷树风”刹住了,机耕路修通了,还造起了5间村校教室,又把村里的破祠堂改建成村委会办公室……

  这一年,因为白天黑夜连轴转,工作压力太大,蒋善学得了神经衰弱,整夜整夜地失眠。他不得不借助在溪坑里冬泳、在县城与黄坛之间长跑来对付,以至于有人说他得了“神经病”……

  然而,当他看到满山的绿色、整洁的村庄、书声琅琅的教室和村民脸上满意的笑容时,他觉得“一切都值了”!

  1993年,为筹建大塘山村文化活动中心,蒋善学本已很“苗条”的身体,又足足瘦下去10斤。他和村民义务拉砖头、拌砺灰……由于身体瘦弱,加上连日连夜的劳累,他病倒了,不得不住院休息了半个月。

  蒋善学没有忘记一个民族的光荣历史可以教育后代。他来到杨家村,鼓动一些热爱家乡文史的热心人士,建起了“元末浙东农民起义领袖杨镇龙纪念碑”。

  蒋善学是个跋涉者。全镇6片、40多个村庄和几十家工厂,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脚印。在走访过程中,他摸清了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建立起幼儿、青年、老年文化活动室,并配齐了村级文化员。

  他因地制宜,精心构思了一整套镇文化建设纲领——《黄坛镇文化中心实施计划》、《黄坛镇基层文化网发展构想》,描绘出乡村文化走向现代化的诱人前景。

  付出总有回报。不长时间,黄坛拥有了一支130多人的文学、美术、音乐骨干队伍,参加全县橱窗宣传评比,还获得了一等奖。蒋善学本人,也被评为县文化工作先进个人。

  1992年,在搞文化古镇调研时,蒋善学惊喜地发现了黄坛古建筑群。这些古建筑群均有精致的木、石、砖三雕装饰。尤以黄坛四堂(厚诒堂、益善堂、克绍堂、居易堂)为代表。他随即向县文物办、文化馆等上级部门作了汇报,上级组织专家对古建筑进行考察,对黄坛四堂的工匠绝艺惊叹不已。黄坛古建筑群像一颗掩埋多年的明珠,终于闪出璀璨的光芒。

  1995年,蒋善学到贫困村山头王搞试点。为组织策划该村春节的“村民同乐”文化活动,他自带铺盖,整整在山头王住了两个月。当时,大多数村民认为“村民同乐”与我无关,蒋善学就先统一村干部的思想,然后每个夜晚都一家一家上门与村民促膝谈心,终于形成了共识。村民都愿意为活动出钱出力,爱好文艺的村民也积极报名参加排练。蒋善学刚松了一口气,不料有文艺骨干跑来告曰:村书记和村主任闹意见了,活动也不想搞了!蒋善学大吃一惊,连夜找到他们。原来,村书记和村主任因小孩发生争执,导致“小人换大人”,两人都以退出“村民同乐”活动相威胁……

  在镇党委和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山头王村的“村民同乐”搞得相当成功。村民在文化娱乐中增强了凝聚力,不但当年就被评为县文明村,还迈进了小康村的行列。

  在黄坛工作期间,蒋善学不断听到有关野鹤湫的民间传说,很神奇,也很感人。他就特意到故事流行的山区进行走访、考察,发现这确实是一块神奇的地方,不但风景优美,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是一方潜在的旅游胜地。于是他多方奔走宣传。他把“鹤驾缑山”、“黄公造纸”、“野鹤闲云”传说和中国历史上“仙人王乔”、“张良辅汉”、“高僧贯休”故事相衔接,创作出优美的民间文学,终于引起了有关部门和有识之士的重视,野鹤湫开发旅游景区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嗣后,蒋善学又一边牵线搭桥、引进投资者,一边帮着5个村、一个林场进行丈量、清点,处理一些“搅轧”事情。现在,来野鹤湫的旅游者越来越多,蒋善学别提有多高兴啦。

  移民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2000年,蒋善学被任命为黄坛镇西溪片片长,恰逢县实事工程西溪水库上马,牵涉到西溪片6个村、3047个村民的安置与资产补偿。在这个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中,蒋善学用传统文化做思想工作,被称为一绝。

  比如说,碰到“钉子户”,他会用传统文化中的“魔性”与“佛性”来说服对方: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西溪水库不但保佑着全县60万人,还为世界环保作出了贡献,救的何止是一条命呵!你又何必争那几百元钱?对方反驳:我在这里作奉献,世界上谁知道哩?蒋善学继续劝导:德有阴德、阳德之分,为人广知的是阳德,不为人知的是阴德,你积下一份阴德,就如同积下了10份阳德,到时候一定会回报你自己长寿,后代发达……对方欣然同意签字。

  比如说:逢年过节,他会组织移民代表与镇领导开联欢会,在娱乐中沟通,在和谐中攻下“天下第一难”。

  他的这一套工作方法,曾在2002年7月4日的浙江日报上以《诚信获拥戴,积案迎刃解》为题报道。

  蒋善学做成那么多工作,并不是他有什么过人之处,他的“法宝”也就是“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1999年,蒋善学的父亲得了胃癌,住在县第一医院,几个兄弟姐妹商量好,晚上轮流去病房照顾父亲。可轮到蒋善学时,他却常常因为工作脱不开而失约。终于有一次,父亲夜里起来小便,因无人搀扶,摔倒在地,肋部摔得乌青……这真是自古忠孝难两全!

  1997年,蒋善学在县城买了一只套间,时隔多年,还欠着2万元没有还清,他不得不省吃俭用。作为一名乡镇干部,他身上没有一件衣服超过100元,常常被人当笑料。但就是这样一个“做人家人”,2000年,大洋山村老年协会成立,他捐款500元;2001年,对岙洞等村老人协会成立,他捐资1.2万元;2000年、2001年,他为西溪片特困学生和残疾人捐款700元……

  有人问他,你这样到底图什么?他答:文化的功用在于化人,作为文化干部,如果嘴上说得漂亮,实际却争名夺利,没有人会信服你!

录入: 吕宝骅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文峰论坛最新帖子
文峰论坛最热帖子
  新闻推荐:
·磨盘山码头人工鱼礁试吊成功
·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加盟单位已达725家
·县政协九届二次主席会议召开
·老年饭桌乐融融
·宁海县妇联第二期月嫂培训班招生...
·胡陈开启踏春之旅
·“量体裁衣”让客商一站式下单采购
·澳大利亚前总理鲍勃·霍克来我县考...
·服务海洋经济发展 加快现代渔业建设
·开游节各项活动冠名权陆续“名花...
  图片推荐:
磨盘山码头人工鱼礁试吊成功
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加盟单位已达725家
人大代表为“森林宁海”建设添绿
新环卫保洁车亮相街头
2012“移动杯”春季塘钓比赛收竿
30多名摄影家汇集宁海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