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收篇地 活动圆满时 |
——志愿小组大理行侧记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2-05-11 08:19 |
云南是徐霞客晚年“万里遐征”西游的终点,也是他一生在故乡之外生活时间最长的省。《徐霞客游记》中的《滇游日子》共13卷,20余万字,占了整个《徐霞客游记》五分之一篇幅,而其中有关大理地区的记载又占了《滇游日记》二分之一篇幅。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远方来的游客为大理雄奇瑰丽的自然山水风光所深深陶醉,更不知几多墨客骚人在此流连忘返,吟唱讴歌。在经过了7个多小时的艰苦跋涉,5月9日晚,我们摸黑抵达古城大理,寻找徐霞客1640年留在这片土地的背影。 “我对徐霞客十分有感情。五六岁在外公家时就有翻阅《徐霞客游记》。书里讲到我的家乡凤羽,读来兴致盎然。”暮晨而起,我们拜访了大理州文联原副主席、白族著名学者施立卓。74岁的施老是中国徐霞客学术委员会委员,家中藏有多本徐霞客的相关书籍。其中一本1936年由世界书局出版的《徐霞客游记》整书都已发黄。在大理期间,徐霞客考察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山川源流、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到寺院丛林、民族风情、历史文化,以及物产矿藏、手工业、集市、城镇等都留下了真实可信的记录。 顾不得欣赏苍山洱海的美景,我们又急匆匆地驱车赶往大理城东约90公里的鸡足山。徐霞客两次上鸡足山,留下了对鸡足山进行全面考察的不朽篇章。我们捧读游记,沿山探路,在鸡足山的佛塔寺旁找到了静闻和尚墓。历经两次重修,静闻和尚墓现已成为大理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区由墓碑、墓塔两部分组成,岩壁上刻有徐霞客《哭静闻禅侣》挽歌六首,读来让人感慨不已。“霞客怜其志,携经与骨,步行五千余里,抵鸡足山,经供悉檀寺……”我们又继续寻访悉檀寺,可遍寻不得其踪。在鸡足山护林员陈先宏的指引下,我们终于找到了悉檀寺遗址。现场残墙断垣,杂草丛生,就连后立的“悉檀寺”碑记都被树枝遮覆。 鸡足山是徐霞客旅行的终点,却是他人格魅力的升华之地。在这里,流传着徐霞客义重如山,为静闻和尚千里背骨送经的故事;流传着徐霞客一诺千金,为鸡足山抱病修志的故事。这些历经了几百年的故事历久弥新,情义与执着,精神与生命,志向与意念,让我们肃然起敬。行走在山间小路,爬坡下坎,我们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了徐霞客精神。 数百年过去了,徐霞客感天动地的精神已在当地传为美谈。宾川县旅游局副局长李海燕表示,“徐霞客游宾川期间写下的日记和诗文是十分珍贵的资料,很值得认真挖掘、整理和利用,特别是借徐霞客这位‘千古奇人’的名人效应,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是大有文章可作的。”听闻我们是来自霞客游记开篇地的志愿者,鸡足山文化研究所所长刘云堤特意赶来会面,热情介绍徐霞客游鸡足山的故事,“脍炙人口的鸡足绝顶四观‘东日、西海、南云、北雪’就是徐霞客亲自吟哦的,徐先生称其为‘集天下美景之大观矣!’” 徐霞客留给世人对云南山川饱蘸深情的赞美讴歌,赋予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的独特科学内涵和健康向上的旅游文化氛围。而我们这一路风尘的志愿小组活动,也同徐霞客当年一样,在鸡足山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记者水玲玲) |
录入: 罗孙志 责任编辑: 罗孙志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