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白”枇杷:一棵树带富一方百姓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2-05-26 10:24 |
叶建国饶有兴致地介绍“宁海白”枇杷。记者 王存政 摄 中国宁波网讯 1994年,宁海一市镇村民叶建国从800株“白砂”枇杷树中发现了一棵与众不同的枇杷树,从这棵树上结出的枇杷特别甜。而就是这棵母树,在“叶建国”们的精心浇灌下,经过18年的培植、繁衍和推广,已经带动了一方产业。如今仅一市镇就种植了1万多亩白砂“枇杷树”,并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每年能为一市镇创造数千万元的财富。在第五届“宁海白”枇杷节开幕前夕,记者深入宁海一市镇探访,解读一棵树引发的财富故事及其背后蕴含的独特人文地理韵味。 人物故事 叶建国和“宁海白”的18载情缘 22日,记者来到位于宁海县一市镇曹家村叶建国的白荔枝枇杷山庄采访。叶建国指着脚下的山头动情地说,那就是宁海白砂枇杷的摇篮,那株神奇的白砂枇杷树就诞生于此,尽管这株树几年前因被白鼠侵噬已经倒下。但由它的子孙们结出的“宁海白”枇杷的丰硕成果已让宁海人鼓了腰包甜了心。 自古以来,中国枇杷有不少珍品,如“塘栖枇杷天下冠”、“黄岩枇杷誉江南”、“三潭枇杷赛蟠桃”、“东山枇杷惹人馋”等。宁海白枇杷为何后来居上美名远扬?这一切还得从一个名叫叶建国的普通农民与一株与众不同的白砂枇杷树说起。 1985年,叶建国的枇杷种植事业刚刚起步,他从黄岩引进了800棵“白砂”枇杷树品种。1994年初夏,叶建国无意间发现自己果园里的一棵变异了的白砂枇杷树,树上结出的果实味道特别好。 当时,宁波市场上畅销的福建枇杷个大果圆,每公斤要卖到26元,价格高出本地枇杷5倍。叶建国将自己的枇杷摆放在福建枇杷旁边,标价24元,甘甜、清口、多汁的白枇杷让众多顾客蜂拥而来。这一年,仅这一棵白砂枇杷树,叶建国就赚了1200元。 叶建国当机立断,以这株枇杷树为母本,对其他的枇杷树进行截枝嫁接。为此,他卖掉了家里仅有的一间半楼房,全家租住到四面透风的低矮平房里;他还举债100多万元,并将省农科院教授刘权、高级农艺师程绍南等请到园内,对自己手把手地进行指导。 3年后,第一批嫁接的枇杷树结果,果肉鲜嫩多汁,虽然以高出市场价5倍(每公斤16~24元)的价格出售,很快就被一抢而空。 财富故事 一棵树带富一方百姓 一名普通果农走出的自主创新之路,在宁海掀起了一场枇杷种植的产业革命。如今,“宁海白”新品枇杷远销省内外,宁海县的种植面积已达6000多亩。 “我承包了300多亩地都种植上枇杷,这些枇杷树今年已长到第六个年头了,正值最佳产果期,按产量粗略估算毛利有60万元。去掉各项目开支,估计纯收入有20多万元。”一市镇曹家村的果农曹建敏给记者算了笔经济账。 “以前这里都是荒山,现在种上枇杷既绿了荒山,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目前一市镇枇杷总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左右。”一市镇主管农业的沈副镇长告诉记者,“自从种植白枇杷以来,农民的收入大幅增加。一般而言,一亩白枇杷能创收6000~7000元。遇上好的年成,有时候一亩地创收1万元。在曹家村几乎每户村民都会种植一两亩枇杷,与种植柑橘、杨梅等其他作物相比,种植白枇杷的收入相对要高出一大截”。 据介绍,眼下曹家村共有202户(868人),整个村的存款达到了2000多万元,这些存款收入相当部分来自种植白枇杷。 品牌故事 “宁海白”为啥一个能卖10元 一市镇的村民亲切地称“宁海白”为“白雪公主”,原因是她既娇且贵——其他水果论斤卖,而“宁海白”精品枇杷论个卖。 记者在一市镇曹家村采访时看到,以往的荒山已经被开垦并种上漫山遍野的枇杷树,每棵树上都套满灰色的纸袋,点缀在绿树翠叶间。 村民告诉记者,那是进口防菌纸袋。枇杷在自然状态下,常常因为光照的过分强烈而导致裂果,严重影响品相。家家户户提前买好纸袋,把即将成熟的白枇杷一只只包起来。套袋的使用,可以使白枇杷色泽光鲜、皮薄肉厚、无农药污染、不怕鸟儿啄。 早在2002年,宁波南苑饭店有关负责人尝过“宁海白”后曾表示,个体重50克以上的“宁海白”,他们按10元/个收购,不论数量,他们统统要。 10年前,极品“宁海白”单个就卖10元,而当时本地的黄枇杷500克才卖2~3元。这样的价格定位更需要有前瞻的眼光和强烈的品牌意识,因此,一市镇辗转找到潘天寿的儿子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请他亲笔题下“宁海白”这个品牌名,画了几个枇杷果。 “宁海白”在宁波本地市场异军突起,外地客商闻风后纷纷上门订购。在2000年举行的宁波市农展会上,36只装“宁海白”每箱卖到100元。一位市领导看了后非常高兴地说,一只枇杷抵得上1斤鸡蛋,这是高效农业的典范。国内果树界的7名专家鉴定后一致认为,宁海白砂枇杷的各项综合指标均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且项目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一市镇镇长张微燕告诉记者,受天气因素影响(去年12月,第一批树开花时遭遇霜冻;今春雨水多,蜜蜂难以活动,枇杷花采蜜授粉不到位等),今年一市镇的“宁海白”估计要减产一半。 一市镇千果百林果蔬合作社负责人陈刚满介绍,今年精装枇杷市场价已经从80元/箱涨至90元/箱,将从6月1日开始大批量上市。 陈刚满说,摘下以后,不管是放在冰箱还是放在盒子里面,保鲜期都不会超过3天;再加上今年产量骤降,只能满足宁波本地市场的供应,因此,没有像往年那样去上海、杭州推广。 地理故事 “宁海白”独爱一市镇 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枇杷的生长与气候和地理的关系很大。一市镇背靠山,面朝大海,山海相连的地理环境使一市具有独特的小气候和土壤条件,通过杂生选育而成的优质白枇杷新品种,果大,味甜,细腻多汁,风味浓郁。 叶建国告诉记者,“宁海白”枇杷声名远播后,上门取经的邻县近郊村民及外地人逐渐多了起来。宁海一市镇以外的其他一些乡镇也从这里引种了一些枇杷树:象山有种植户从一市镇曹家村引种过去,种植了一批;绍兴诸暨、金华兰溪等地的白砂枇杷树也是从一市镇引进的品种,但白枇杷移植到其他地区后口感也发生了变化。 叶建国自己也尝试过移植,可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2003年他斥资600多万元在镇海建了大棚,种了300亩,但很多枇杷树不结果,尽管后来想办法通过保温让其结果,其单株产量也不及一市镇枇杷树的三分之一。 “这和种植地的纬度有关系,白枇杷因为比较娇嫩,只适合在零下3℃以上地区进行种植,一旦超过了零下3℃,白枇杷的花核就容易被冻死,”叶建国说,那年镇海冬天的温度最低达零下5℃以下,结不出果实。“搞了8年,办法想尽了,可是始终毫无起色。”叶建国无奈地说,去年10月份他从镇海又撤回了一市,算下来此次移植项目总共赔了300多万元。因此,“宁海白”的主产区至今仍然在一市镇。 思考及建议 应在品牌推广上做更多工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聪群 “宁海白”比普通枇杷要贵上好几倍,且在宁波非常受欢迎,是因为这一品种的枇杷口味好、更是因为“宁海白”这个品牌已经在宁波本地深入民心。 “宁海白”定位高端市场,并开始向上海、杭州等地推广,这个思路非常好,那里的市场空间也非常大。市场推广讲究两点:首先是产品本身的质量要过硬,其次是产品的品牌要深入人心。产品质量可以通过农技人员、种植户的齐心协作解决,在向上海、杭州等外地市场推广“宁海白”尤其应该注意品牌推广,而就品牌塑造、品牌推广而言,应注意持续性、广泛性,因此,即使今年“宁海白”的产量大幅下降,也不应该放弃上海、杭州的推广工作。 品牌推广的主要内容建议为:在特定的地域里面挖掘出其文化以及历史的内涵,让大家在品尝“宁海白”的时候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而是品尝一种文化,一种历史的底蕴。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院长游建章 一市镇已举办了四届白枇杷节,依托白枇杷节庆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市场营销、对外宣传等方面具备一定的经验做法,但还有更多途径可以开拓,要在活动策划、宣传包装、销售网络上再下功夫。比如,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进行纵、横向的联系,还可以通过农家乐平台来吸引客商的眼球。再比如鼓励企业和种植户积极参加各类全国性的农业博览会特别是网上农博会。 东南商报记者 金君俐 陶莲香 黄银凤 王婧 |
录入: 张绍强 责任编辑: 张绍强 稿源: 中国宁波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