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点“人情” 多点感情 |
●涧泉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2-10-17 08:56 |
有朋友大倒苦水,说这个月喝了8堂喜酒,按宁海的行情,低于1000块的礼金根本拿不出手,往少了说至少也得800元打底,夫妻俩这个月只能喝西北风了。“同病相怜”的大有人在,“我10月1日一天要赶4场,老爸老妈老公全家总动员赶场子,自己分身乏术,人情不能不到”,“我一个月工资才2000多元,这个月人情要打5000元,收支完全倒挂,不回家啃老才怪”…… 宁海虽是小县城,但“人情味”绝对浓郁。除了婚丧嫁娶,乔迁之喜、生辰祝寿、孩子满月、升学留学等等,都讲究送个红包表表心意,情意重不重,就看红包薄与厚。在西店等乡镇还有送节的习俗,每个重要节气日,女婿都得携礼上丈母娘家孝敬孝敬,做得不到位,就会落人口舌。还美其名曰:花钱事小,面子事大。看起来一派喜气洋洋,谁又知道这背后藏着多少辛酸泪。“一家有喜百家愁,红包强压市民头。来往人情风日盛,可叹钱财送酒楼。”这首诗就是当前“人情风”泛滥的真实写照。 礼尚往来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一家有喜,众人随礼”表达着彼此间美好的祝福。然而时下,这种祝福却变了味。一方面,水涨船高的礼金让人们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在大操大办的陋俗和“面子”第一的裹挟下,很多人身不由己地互相攀比、跟风比阔……“人情礼”层层加码,“人情债”恶性循环。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婚礼、喜事已经背离了人们表达祝福的初衷,动辄数千、过万的礼金,更容易让人联想到“隐性行(受)贿”。“人情”的味道越来越淡,交易的味道越来越浓。人人都厌恶这种风气,可人人都像上了发条,“你办我也办,不办就吃亏”,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一旦发生人情往来、进入人情消费的圈子,这条人情消费链不但不会轻易断掉,而且会越拉越紧。 何苦呢?大家挣点钱都不容易,你进我出,来来往往,看似走的是人情,其实早已扭曲,人情往来到最后成了金钱交易,给少了,没面子,伤感情;送多了,面子倒是赚足了,生活拮据了。说白了,人情浓淡真的与礼金厚薄无关,看那一个个落马官员,风光时,前呼后拥,宾客盈门,婚丧嫁娶,逢年过节,礼品堆成山,礼金收得手发软;待到东窗事发,丢官失权,立马门可罗雀。前后反差如此之大,就是因为这些所谓的人情掺杂了太多杂质,往来的已非人情,而是利益。 借钱送礼,卖牛凑礼,时下,人情费支出已经成为老百姓的又一负担。反倒是经济更为发达的西方社会却几乎没有参加婚礼时送红包的习俗,为了表达祝福,人们往往会精心挑选一份礼物,像钱包、围巾、香水、钥匙扣什么的,这些礼物都不会很贵,但却很精致、特别,也非常有纪念意义。礼轻情义重,这些礼物饱含着赠送者的深情,显然比赤裸裸的礼金更富人情味。在中国,人情消费的社会现状不可能一下子改变,这需要我们在尊重传统习俗的同时,回归理性,不再为陈规陋俗所绑架。首先是我们自己要放下面子,不再盲目跟风,而用一些更有心意的方式传递感情,让人情回归纯洁,让生活充满真情。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