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粪相食”何以堪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2-12-01 09:54 |
岑风 说起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远的不说,就说2012年,花样又大大翻新,红牛添加剂,铬超标“毒胶囊”,饮料酒用香精色素勾兑,问题蜜饯来伊份,立顿红茶农药超标,江西“人造猪耳朵”……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令消费者神经饱受刺激。 这几天,肯德基麦当劳两大洋快餐巨头陷入“原料鸡速成门”,又一次引发了大众的食品焦虑。一只肉鸡,从孵出到上餐桌,只需要45天……虽然山西粟海公开回应说,45天属于正常生长期,但还没有通过科学的检测和论证,只能算是自说自话,无法解答民众的疑惑。 让笔者深思的是,对于45天的速成鸡,多位受访的签约养殖户称“自己不吃”。今年6月份,福建古田查获35吨致癌金针菇,老板也称自家不敢吃。其实问题食品就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菜农也好、蛋农也好、渔农也好,都是种什么养什么就不吃什么。流通到集市上,就是卖什么不吃什么。 种什么养什么就不吃什么,卖什么不吃什么,也仅仅是小范围的自卫,结果总是防不胜防,这会你可能是“下毒”者,过会你就会成为“食毒”者。虽然你吃的食用油完全值得信赖,但你正准备大快朵颐的猪耳朵却是用工业明胶和塑料制成的;你虽然把散发着刺鼻气味的“人造猪耳朵”“掷出窗外”了,但转眼又会被人拾去做了胶囊,终究还是给患感冒的你吃进了肚子…… 复旦大学研究生吴恒做的食品安全调查报告,名为“易粪相食”。这个词语受《左传》中“易子相食”的启发。吴恒说,“所谓‘易粪相食’,就是每种食品的生产者都清楚自己制作的食品是垃圾,因此从来不吃,长此以往,每个人吃的都可能是垃圾。每次听到这些人沾沾自喜的口气时,我总是悲从中来——我做的鸡翅有问题,我不吃鸡翅,但是我会喝牛奶;我卖的牛奶有问题,我不喝牛奶,但是我吃鸡翅。无论愿意与否,在食品安全问题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人们对食品缺乏“安全感”。日前笔者去看望一个癌症病人,她执拗地认为,问题食品跟自己的病有脱不掉的干系,菜场里的菜她吃着都不能放心,于是她在乡下老家开出一块地,自己种菜,自己养鱼,自给自足……不久前,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出现了“农夫市集”,种菜农户直接把无公害蔬菜卖给消费者,“绿色”“有机”“购物体验”等标签,吸引着城市居民。自己种菜,农夫市集,但这些都是权宜之策,因为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不能期望能走多远。问题食品是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生活中我们对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问题自扫门前雪、隔岸观火的独善麻木。“问题食品”引发的这条罪恶的食物链,最后可能造成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全面崩坏。 要杜绝“问题食品”,除了寄希望于监管部门,作为个体的每一个人,都要加强内心的道德自律,从我做起,拒绝生产“粪”食,远离生产“粪”食;拒绝食用“粪”食,远离食用“粪”食。 |
录入: 罗孙志 责任编辑: 罗孙志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