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景山园 醉心艺苑林 |
——记中国盆景高级艺术师杨永原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2-12-07 08:58 |
“景山艺苑”,成了他的骄傲 采访间隙,记者环视了一下他的办公室。墙上一幅狂草,“景山艺苑”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原来是出自我国著名书法家、浙江省书协副主席王冬龄之手。一张非常夸张的红木写字台上一盆墨兰静静地散发着清香,边上是一块福建九龙璧材质的大大的印玺。在办公室内,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根雕作品,一头熊和一只豹一高一底地趴在一个大圆球上,意为“雄霸天下”。 好一个雄霸天下! 熟知杨永原的人都知道,他不喝酒、不玩牌、不喜欢应酬,他最大的乐趣便是和各种盆景呆在一起,他的最大心愿便是按自己的理想,创办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盆景园。2005年,一个机遇让杨永原租赁到了与徐霞客大道一河之隔的溪南东路近70亩的土地。他把自己栽培了二十多年、几易场地的所有盆景搬到了溪南,并将此地取名为“景山艺苑”。在这里,他发挥出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在夫人的支持下,倾其所有,并不惜贷款,建起了一个奇妙而独特的盆景园。杨永原模拟自然景色,充分利用水、石和盆景、林木,同时吸收国画、书法、雕刻、工艺美术等技巧手法,经过近8年来的经营,“景山艺苑”以艺术造诣高、风格独特而名声在外,来参观学习的同行络绎不绝。有来自香港、新加坡、台湾、澳大利亚的朋友们;有来自国内的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胡云骅、韩学年等。特别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理事长甘伟林,在一次参观了景山艺苑后给予了杨永原很高的评价,认为他巧取岭南盆景的特色,再结合进自己的风格,大大提升了盆景的艺术价值。 去年7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在北京植物园召开了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评审会议,评出了第二批中国盆景高级艺术师18名。杨永原幸运地位列其中,而且是年纪最轻的。 这是一种怎样的殊荣! 杨永原的夫人拿出一叠盆景档案让记者看,她说,他呀就是一个盆景痴,他不知道儿子几岁、不知道女儿读几年级,却知道园中每一个盆景中的所有芽头,少了一个他都知道,真是神了。 翻阅那一张张已泛黄的档案纸,上面是一幅幅漂亮的盆景画,都是杨永原用钢笔细心画出来的,纤细的笔画,凝聚着无尽的灵气。有的枝干苍细、树冠参差,有的枝叶低垂,姿态优美,有的根蔓盘根错节,形韵别致……杨永原把存在电脑中的照片展示给记者看,其中一幅便是刚刚获得金奖的雀梅盆景《蛟龙探海》。原来这盆盆景开始栽培时,只不过是一个非常简陋难看的树根,经过5年的精心侍养,才有了一点形状,再过5年,则出现了几个貌似巨龙的爪子,随后,又经过10年的修修剪剪,才成就了今天的模样。瞧,那五条扭曲的枝干,像极了五只龙爪,展示着一种和大自然抗争的勇猛、顽强的力量,又犹如蛟龙倒挂在悬崖边,渲染出一种挣扎、求生的勇敢精神。 杨永原陪记者在园子中走了一圈。恍惚间,好似走进了苏州的退思园、留园,有一种人在画中行的感觉。人工池塘中,红鱼、金色鲤鱼很自在地在清澈湖水中悠悠游荡,池中假山造型别致,池边草棚及大大小小的盆景,看似刻意摆放,却又与环境非常的和谐、自然,一石一木就好像原先就摆放在那里似的。大型景观树则直接种在泥土里,一座栗子树干做的木桥别出心裁地搁在小溪之上,几棵石榴树苍劲奇曲,树干上满是一个个树结,它们都是有几百年的树龄了呵…… 徜徉园中,感觉既有山水、观光文化的因素,又有现代科技的含量,更浓墨重彩地饱蘸着民俗的传统文化。具有厚重历史遗韵的老物件处处点缀其中,如园子门口是一排错落有致的出自宋代手工打磨的马槽做盆的黑松盆景,明清年间的老宅照壁做的门廊,围墙上镶嵌着的一扇扇各种各样的明清时代的石花窗……来自农家的打年糕用的石臼,一只只都用来养睡莲了……真是“庭院深深深几许,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移步换景、峰回路转。记者拿起相机,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取景,看上去都是一幅非常优美的风景画。身临其境,便有一种远离了都市喧嚣的宁静和怡人。好一个“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之地啊。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