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水图奋进 砥砺青锋续华章 |
——2012年宁海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3-01-21 07:21 |
记者王海明 短短几年,一片城市新区已经崛起。(记者 李江林 摄) 刚刚过去的2012年,世界经济经历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复苏步履蹒跚艰难。美国面临“财政悬崖”,欧债危机继续发酵,发达经济体出现持续衰退;国际贸易增速明显下滑,争端频发,保护主义盛行;国际金融市场跌宕起伏…… 一言蔽之:乱云飞渡,浮云遮眼。 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带给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困难也空前巨大。投资和消费乏力,要素成本上升,企业利润增幅趋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方经济在严峻形势下如何走出发展困境,也无不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作为宁海,在“十二五”发展规划深入推进之年,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实现“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继续沿着去年初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滨海生态县、打造人居幸福地”奋斗目标阔步前进,这是扛在本届党委、政府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事实胜于雄辩,成绩见证努力。这是在空前压力和挑战下宁海交出的2012年经济发展答卷: 全县预计实现生产总值354.3亿元,增长8.5%。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5.2亿元,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36515元和16454元,各增长10.5%和11.5%。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730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500亿元,成功迈进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第二方阵”。 在12月10日揭晓的全国第十二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评比中,宁海比上年又升3位,位居第58位。 沧海横流见本色,乱云飞渡显从容。这是换届后的宁海县委、县政府履职第一年所交出的成绩单。这份漂亮的成绩单背后,是对经济形势的清醒研判,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一贯坚持,是对务实创新、开放统筹发展理念的始终恪守,是对“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工作基调的牢牢把握,是对“三思三创”精神的大力弘扬,是对重大工作推进力度的不断加强,更是全县上下的齐心协力、众志成城! 综合实力:从百强县61到58的稳步提升 2012年的宁海答卷中,除了财政、生产总值、居民收入外,另有一组数据同样醒目、漂亮: 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43.7亿元,增长1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8.2亿元,增长18.7%;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全年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468.8亿元,增长5.2%;统筹推进支持浙商创业创新、返乡创业以及引进外资工作,全年实到外资7651万美元,完成年度引资目标的107.1%。 在2012年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评比中,除了一些硬性指标,宁海的竞争力等级、相对富裕程度、县域相对绿色指数均达到A+级。这表明,我县不仅在由经济总量、均量、速度、质量和活力等方面指标组成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中实现稳步提升,得到高度肯定,同时在科学、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得到积极评价。 从61位到58位,表面上只是简单地提升3位,但要知道,在全国共有1993个县域经济单位参加评选,而在最终的县域经济百强县排名中,浙江省20个,宁波市3个(另两个分别是慈溪和余姚)。还要知道,这个成绩是在全球经济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之下所取得。 从61位到58位,提升的不仅仅是名次,更有信心和动力。过去一年里,宁海坚持加快经济发展不动摇,致力于“稳增长、促发展”,着力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发展后劲得到进一步充实:城乡统筹发展不断提速,新城市建设拉开大幕,以卫星城市西店为龙头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以“二区八园”为首的大平台搭建成效初显,三门湾区域开发上升到省级层面战略,新的经济增长极为未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注入强劲动力。 工业经济:从“第三方阵”向“第二方阵”的激情跨越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730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500亿元,成功地从原先的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第三方阵”迈进“第二方阵”。全委扩大会议上,县委书记卞吉安在总结2012年工作时激情满怀。 过去一年,我县提早预判形势,积极应对困难,并始终坚持“工业强县、实业兴县”战略,把工业经济作为主体经济、强县经济,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方面,致力于加快改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6+6”产业体系。另一方面,精心培育一批旗舰级大企业、大集团,扶持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引导企业发展实体经济,以亩产论英雄,把主业做专、做实,把企业做强、做久。 一年来,传统产业实现逆势增长,模具、文具、汽配等六大传统特色产业纷纷通过抱团合作,拓展销售渠道,并依托关键技术的突破和管理升级,实现了稳定增长。去年1—12月份,六大特色行业完成工业产值262.9亿元,增长11.3%,高出全县规企平均水平8.0个百分点。工业实力20强、潜力20佳及成长型20家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204.9亿元,增长8.8%,高出全县规企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继续领先全县企业实现生产回升。 一年来,实施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宁波国际生物医药研发培训中心、宁波人源抗体药物筛选中心等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和企业落户宁海,茶山风力发电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2.3倍。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工业经济的结构优化,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积蓄了力量。 一年来,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力度空前。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1.7亿元,“二区八园”对全县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明显。得力精品文具产业园建成运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扎实推进,平台建设方面的“大手笔”投入,大大促进了我县工业产业的集聚集群发展,提升了产业的竞争力。目前,“二区八园”共集聚企业8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217家,2012年实现工业产值227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5%以上。1—12月份,我县新批外资项目21个,合同外资16367万美元,实到外资7651万美元,是历年外商投资最多的一年,创历史新高。引进浙商回归项目20个,实到资金8亿元。 一年来,全县完成工业投资43.7亿元,同比增长16.3%。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预计有280多项新产品列入2012年度市级新产品试产计划;新增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 一年来,我县不断完善扶持政策,着力加强企业培育工作,出台工业经济发展50条意见,通过深入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和“百家企业成长计划”,全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首批共70家次企业入选百家企业成长培育计划,12家企业被市政府列入2012年度宁波市高成长企业培育名单。 一年来,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服务企业工作,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有力提升了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产业结构:转型发展中凸显优势 2012年11月30日,新落成的宁海国际会展中心彩旗招展,人头攒动。吸引人眼球的,不止是其状如天鹅的外表为宁海新城市建设增添的那一道靓丽风景,更在于第三届中国·长三角国际体育休闲用品博览会的举行为宁海带来的人气和财气。全国各地参展商齐聚于此,1.5万平方米的展区、530个展位,7.8万参观人次,0.96亿元意向成交额、1600万元实际成交额……短短几天的博览会交出了这样令人惊喜的成绩单。 之后,又随即成功举办的两场大型博览会——汽车博览会、房交会,分别达成了1.2亿元、1.36亿元的成交额。高密度的三次博览会,像三把火,一下子点燃了宁海的会展经济,把宁海的会展业推上一个更高层面。 2012年10月22日,宁海富邦集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在物流中心落户。这是我县首家集海运、空运、陆运、进出口报关、报检、仓储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物流企业。“富邦”的入驻,填补了我县集装箱运输和国际货代的空白。 2012年11月30日,总投资5亿元、总建筑面积17万余平方米的家之窗现代家居广场在物流园区开工奠基,其建成后将致力于打造宁海“一站式”家居购物中心和家居行业的电子商务平台,逐步形成家居总部经济的规模效应。 过去一年,以打造甬台绍毗邻区域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快推进物流园区和各类项目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培育物流市场主体,我县物流园区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金属材料市场建成开业,汽配城项目落地转化,16家汽车4S品牌店在九顷区块集聚,打造出宁波南三县首个汽车4S集聚区和宁波南翼汽车服务中心……去年上半年,物流业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全县物流业增加值实现10.2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位居全大市首位。 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来抓,积极推进服务业项目建设,不断培育新兴业态,会展经济和物流经济的高歌猛进是我县过去一年经济转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缩影。 一年来,现代物流、特色商贸、生态休闲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会展经济、总部经济等新兴业态方兴未艾,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趋明显。预计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增长13.3%。 一年来,积极构筑县域大景区,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养老养生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成功举办全国户外运动和两会一节一坛,旅游经济迅猛发展,201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796.9万人次,增长15.3%。旅游总收入达到73.7亿元,增长17.4%。 一年来,坚持科技兴农,积极转变农业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完成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面积1.1万亩,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新增市级名牌农产品2个,农业龙头企业完成产值18.45亿元。同时,生态循环农业提升发展,农业精品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宁海还被列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即科技,即生产力。一年来,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成功举办首届人才科技周,引进各类人才5160名,为地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重大项目:撑起未来发展的坚实骨架 2012年春节伊始,总投资达35亿元的桃源广场项目、浙能天达环保电厂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溪南美食广场项目、盛宁线力洋至城区段改建工程项目,以及宁海经济开发区宁东新城商务中心等6个项目,隆重举行集中开工仪式; 2012年7月20日,我县召开重大项目“百日攻坚突破”大会战暨新城市中心区建设动员大会,号召上下齐心、克难攻坚,打好新城市中心区建设攻坚战、项目审批提速攻坚战、项目政策处理攻坚战、项目要素保障攻坚战、项目建设推进攻坚战等五大攻坚战役; 2012年下半年,各个重大项目捷报频传:新行政服务中心落成,国际会展中心落成,下洋涂围垦主体工程完成,国电电力宁海茶山风电场开始并网发电;与此同时,年初确定的117个重大项目建设纷纷有效推进…… 从年初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吹响大建设号角,到年中开始的“百日攻坚突破”,到年底“百日冲刺争先”,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大投入、大建设高潮,2012年缑乡大地重大项目建设数量之多、推进力度之大可谓空前。 项目建设是推动发展的龙头,是转型升级的关键,尤其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更是扩大内需、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将之作为稳增长的核心环节来抓,既是基于县委、县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同时也传递着加快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 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我县突破跨越发展的关键之举。一年来,全县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克难攻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推动着重大项目建设的步伐。 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提升我县城市形象品位的根本之策。一年来,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联系、协调、督查机制,大力推进政策处理“清零拔钉”专项行动,全年城市建设总投资37.2亿元,拆迁23.9万平方米。城市六大功能区块全面推进,火车客运站前广场实现开工,大中山商务楼、桃源商务楼、招商大厦等项目相继动工建设,颜公河调蓄池不断加快进度……各个重点实事工程策马扬鞭,加速推进。 过去一年,通过模拟审批,优化、简化审批流程,我县重大项目审批效率大幅提升—— 从受理项目建议书,到出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用时仅28天,比法定时间395天缩短了14倍。2012年9月初开工建设的宁波市宁海县宁东新城商务中心,又创造了项目审批速度的新纪录; 阳光征收,主动服务—— 大湾塘地块香港城项目,仅用了60天时间就完成涉及49户被征收人和2家企业的征收工作; 干部带头,群众支持—— 盛宁线改建工程的征地政策处理中,沿途老百姓表现出了惊人的大度和小家服从大家的大局意识…… 一年来,“人人关心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意识和氛围日渐浓厚。“5+2”、“白+黑”,党员干部迎难而上破解难题,人大代表纷纷主动助推重大项目,政协委员积极为重大项目献计献策……每一个重大项目的背后,都有宁海干群众志成城的信念和前赴后继的身影。 城乡统筹: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愿景呈现 借山造势、借水造景,在保持村庄遗存原汁原味的基础上,通过规划强化特色,在深甽镇千年古村落龙宫,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把目标定位为浙江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一边致力于生态、文化保护,一边大力改善交通、用水、排污等生活设施……不久的将来,这个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龙宫站在你面前时将会是一副更加动人的姿态。 偏僻的“龙宫”是去年宁海建设“美丽乡村、美好生活”的一个缩影,也是宁海推进城乡统筹,实现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 2012年,以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和徐霞客古道为依托,重点打造沿线的中心村、特色村、全面小康村,推进“一廊二线五带”精品线建设,有机“串联”可供生动融合的生态山水、景点景区、民俗文化、特色村庄、农家乐休闲旅游点,形成覆盖县、镇、村、户(庭院)的立体式建设网络,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县域“大景区”。一年来,通过更细致地描绘“点”上特色、“线”上精品、“面”上提升,宁海的乡村建设结出硕果。以沿海南线、盛宁线为依托的宁东新农村建设示范长廊和东部新农村示范长廊初步建成,梅温线、城岭线成片连线建设进展顺利,历史文化特色村和产业特色文化村的创建亮点纷呈。 过去一年,全县新创建市县级全面小康村21个,初步建成中心村4个,创建市县级特色村9个,新创建“美丽庭院”180户,新建改建农村住房面积42万平方米。2012年10月,宁海被评为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 美丽乡村正在变得越来越让城市人向往。 看着舒服,更要让人住得舒服。通过城乡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村的老百姓过上和城里人一样方便的生活,这是县委、县政府近年来深入谋划和着力推进的重要课题。 于是我们看到,在宁海的363个行政村,全面建成便民服务中心,村民不出村就可以在家门口办理存取款、查询、缴费等业务。设在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微银行”服务窗口,还可以向广大农户发放贷款……将原本设在城镇的公共服务端口下移到村,农村的广大老百姓开始享受到了城镇居民的生活便利。 我们看到,一年来大交通在宁海城乡之间的进一步构建:盛宁线力洋至城区段改建工程开工建设、枫槎岭隧道二期工程加快推进、甬临线梅林至岔路桐洲段改建提速……便捷的交通推动着城乡的深度融合。 美丽乡村,还应该是经济富裕的乡村。城乡统筹,还必须是共同发展的统筹。为帮助欠发达地区尽快走上致富道路,实现一体化发展,2012年,宁海创新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出台《宁海县关于加快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启动实施欠发达地区村庄整治建设提升专项行动,实施经济薄弱村建造厂房补助政策,建造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为全县138个经济薄弱村建立了“造血”机制,注入经济活力。 在发展中统筹,在统筹中发展。我们更可以看到,以三门湾区域开发为重点,东部在崛起;启动宁西生态工业园开发,建成西部山区400公里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西部在统筹中发展;全力支持西店卫星城市加速发展,北部在实现新的跨越。 生态文明:向“人居幸福地”的有力挺进 两年前当宁海与香港繁荣集团签约,欲在岔路上金村打造一个集观光祈福、度假休闲、健身养生、商业购物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时,很多人持疑惑和观望的态度。到后来,项目指挥部进驻;到后来,上金国际商业文化旅游区项目举行奠基仪式;再后来,项目正式动工……大家揉揉眼睛,这才开始相信眼前的一切是真的。这一目前宁海农村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总投资达55.8亿元,规划总面积约8000亩,单是建成后的效果图就让岔路的老百姓看得目瞪口呆。 为什么这样一个大项目选择在宁海落户?繁荣集团总裁陈玉书一语道破天机:“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投资休闲旅游业的好地方。”没错,繁荣集团相中的正是宁海的绿水青山,良好的生态环境。 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宁海近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空前。“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基本建设的‘中轴’来抓,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线’来抓,作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脊梁’工程来抓,努力抢占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增创区域竞争的新优势”,“生态建设是民生的最大工程”,县委、县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提升到从未有过的高度。过去一年,宁海正是以此为出发点,不断构建完善生态产业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保障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得到有效推进。 过去一年,我县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镇1个、市级生态村25个、市级绿色单位10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实现全覆盖,市级生态村达到162个; 过去一年,我县完成绿化1.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58%。整个宁海正在成为一片“大森林”; 过去一年,农村生态经济渐成气候,低能耗、低排放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村庄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 空气优良天数达358天,优良率达98.1%;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保持在100%;宁海荣膺国家园林县城称号,顺利通过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技术评估…… 良好的生态不仅让宁海朝着“滨海生态县、人居幸福地”的目标阔步迈进,同时也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或者旅游观光,或者投资发展。2012年,社会资本接踵投向宁海的青山绿水:宁波、上海两家公司在胡陈乡中堡溪村投资4500万元建设一个养老度假基地;位于宁海湾的白石山岛与国内一家投资公司签约,将投资10亿元打造旅游、度假、娱乐为一体的风情港湾。 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让宁海积蓄起越来越强的发展后劲。 民生保障:庄严承诺的生动兑现 院前绿树茵茵,屋后流水潺潺,放眼望,四周群山环绕,依山傍水的两幢三层小洋房,形成了一种别有风味的院落。走进房子里,电视、空调、衣柜、独立卫生间、热水器等一应俱全……你或许想不到,这个俨然宾馆的地方竟然是一家敬老院。位于梅林街道凤潭村的这个敬老院自2012年10月份一开院就吸引了60位老人入住。老人们不仅住得舒坦,10名护理护工的精心伺候更是让他们感到贴心、温暖。 老有所养,还要养得有质量,这是县委、县政府近年来努力的一个目标。把养老作为民生改善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加强乡镇敬老院和县社会福利院改扩建工程建设,积极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2012年,全县新建56个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达到全覆盖,行政村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达到41%。建成民办养老机构2家,提供养老床位1068张。 2012年6月28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正式开始。药品价格实行“零差率”,全部按实际进价销售。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潘大爷,因为需要长期吃药治疗,每个月都要到医院配药,他真诚地说:“别小看这些钱,一年下来能省1600多元,这对我们这些慢性病患者来说,是很大的实惠。” 让百姓看得起病,还要吃得起药。病有所医,这同样是最根本的民生问题。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在过去的基础上,新一年的新农合县内住院有效费用补偿水平达到75%以上,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补偿水平达到40%左右,年度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5万元。人均补偿提高到4588元,县内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比例提高到70%,每人每年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到10万元,同时重大疾病保障面进一步扩大。截至2013年1月14日,全县共有458346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为98.73%。 新医改,新农合,大大减轻了广大群众的就医负担。其背后,是县财政庞大的支出。 每年将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民生改善——这是2011年县委、县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 言必行,行必果。2012年,全县用于民生改善的资金达到新增财力的90%以上,民生支出更是占整个财政总支出的70%! 回望2012,“民生”这一份厚重答卷上,县委、县政府书写下这样的答案: 进一步完善“六房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全年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943套,43.6万平方米; 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开工建设星海小学,顺利推进技工学校迁建工程,基本建成第一职业中学迁建工程,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改造; 进一步加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进一步落实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去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0165个,宁海顺利通过充分就业县复评考核…… 文化发展:夯实城市发展的深厚底蕴 2012年9月26日晚,由宁海县文联与人民文学杂志社联袂推出的首届“柔石小说奖”举行颁奖典礼,著名作家王蒙、莫言等重量级嘉宾出席典礼,宁海一时星光璀璨; 2012年12月10日,从河北廊坊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喜讯——我县“十里红妆”文化传承人何晓道获评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和香港凤凰卫视联合主办的2012中华文化人物; 2012年下半年,民间资本投资、以工艺美术为特色的休闲娱乐综合体“大观文化园”项目正式落成运营。古色古香的建筑,工艺美术、演艺、影视、娱乐、创意设计等多种文化产业和文化元素的集聚,让这里成为宁海展示地方文化的一个窗口,同时也让宁海市民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柔石小说奖”,年度中华文化人物,大观文化园,三件看似并不很相干的事,却从不同侧面反映出近年来我县文化事业的不断繁荣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景象。 过去一年,通过深化文化强县战略,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普惠、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品牌培育、文化市场繁荣等行动和举措,我县文化软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文化基层建设进一步夯实。西店镇成功创建省级文化强镇,力洋孔村成为省级文化示范村,创建市级文化示范乡镇2个,市级文化示范村18个,县级村落文化宫50个; 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中国徐霞客开游节中华游圣开游大典,中国农民电影节,社区文化艺术节,县首届戏剧节,戏曲纳凉晚会,“正学讲堂”,“群文讲堂”……各种文化活动层出不穷,多彩多姿,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文化品牌培育卓有成效。越剧大戏《十里红妆·风雨情》,大型风情歌舞《十里红妆·宁海风》,以其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浪漫风情,在上演后受到观众好评。 过去一年,积极实施文化项目“12345”战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2012年起,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以补贴和奖励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对特色文化产业重点扶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扶持政策为后盾,深化招商引资工作,印刷产业园、民俗文化产业园、娱乐城等产业园区项目进展顺利。十里红妆新博物馆主体工程完成。 …… 过去一年,在文化发展的道路上,宁海越来越表现出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种自觉和自信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化本身的发展,还有一座城市在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雄厚底气和坚定步伐。 和谐文明:点滴中汇聚着正能量 “婚庆事宜我新办,丧葬礼俗我简办,其他喜庆我不办,坚决抵制大操大办、借机敛财和挥霍浪费之风”,“移风易俗,向我看齐”……2012年下半年开始,一场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节俭社会新风的“移风易俗倡新风”主题教育活动在宁海全县范围轰轰烈烈展开。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人民群众热烈响应,在全社会迅速形成了倡新风的良好氛围。 市委书记王辉忠专门作出批示:“主题教育活动很有针对性,深得民心,望抓到底,切实取得持续性成效。” 作为我县深入推进“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和“建设滨海生态县、打造人居幸福地”的重要载体,“移风易俗倡新风”正在不断地深入民心。在宁海,可以明显感觉到,喜事办得简单了,丧事时间短了,鲜花圈少了,乔迁、做寿、满月等各类酒宴也明显减少。 “移风易俗倡新风”主题教育活动不止带来了新风尚、新气象,还在凝聚着一种社会正气。 回顾2012,在缑乡大地上,有很多的精神值得颂扬,有很多的骄傲值得铭记,有很多的感动值得诉说,有很多的努力值得书写。 “百村立功竞赛”中,我们看到了那些村社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精神风貌; “听政问廉”中,我们看到了干部与村民之间的亲切沟通,以及社会和谐在基层的构建; “满意机关排行”,“网络问政”,我们看到了机关自我监督和服务意识的不断加强; “重大事项票决”,我们感受到了民声民意的被尊重。 还有“百姓事马上办”,“老何说和”,“81890”,那一声声关切的询问,那一张张温和的笑脸或许都曾让你感到过温暖。 2012年—— 你或许还记得去年在抗击强台风“海葵”中病倒在第一线的老支书葛民春; 你或许还记得新疆支教的宁海“90后”女孩胡惊雨帮助25个新疆孩子来宁海实现了他们的看海梦; 你或许还记得两年来连续24次共向宁海红十字会捐款54000元的神秘人“平安”; 你也或许记得徐霞客游线申世遗志愿者重走霞客路,向所有节点城市发出倡议联合申请徐霞客游线为世界线性文化遗产的壮举…… 责任,担当,正气,榜样,爱心——过去的这一年里,宁海的角角落落,时时刻刻,点点滴滴,都在共同汇聚成一股向上的正能量。 察诸往,知来者。 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宁海正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处于关键的发展阶段,县委、县政府结合当前纷繁复杂的形势提出这样的思考命题: 在这样一个充满了机遇、充斥着挑战的年代,我们要实行什么样的战略举措,最能符合宁海的发展道路和方向?树立什么样的工作标杆,最能体现宁海的现实需求和追求? 审时度势、深思熟虑,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县委、县政府作出这样的战略部署——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谋划实施“五动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着力推动宁海经济社会突破跨越发展,朝着“建设滨海生态县、打造人居幸福地”的宏伟目标奋力迈进! 这是新的号角,这是新的使命,这是新的征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新的一年,动力十足的“宁海号”正扬帆启航,开启全新的旅程! |
录入: 张绍强 责任编辑: 罗孙志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