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来料加工“小作坊”助推农村经济“大发展” |
梅林来料加工给力低收入群体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3-05-09 08:35 |
这几天,梅林街道方前村林亚芬家的“来料加工点”正忙着组装便利贴盒、铅笔刨等办公文具,仅她这个来料加工点就吸收了40余名农村妇女,有效盘活了周边剩余劳动力。村民们也愿意来此工作。工作简单,照顾家庭也方便,是这个来料加工点里工作的村民的共同心声。 林亚芬,宁海县2012年度十佳经纪人之一,也是梅林街道来料加工的领头人物。近两年来,梅林街道通过在“家门口”成立来料加工点找到了一个用工企业与闲散农户的“契合点”,即通过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成立来料加工点,逐步引导农户有效实现在“家门口”致富。 发展繁荣来料加工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是帮助农户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的积极举措,对塑造健康积极的村庄风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有效实现用工企业与闲散农户间的信息及业务对接,最大限度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双赢”,是梅林街道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梅林街道紧紧扣住“来料加工”这个点,建立健全来料加工政府帮扶机制,采取“政府推,平台带,信息接”三大措施积极促进来料加工点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妇联的基础性作用,做好街道来料加工点的指导工作。以县妇联的平台资源为依托,强化来料加工经纪人的培训;以联村干部为主体做好用工企业与闲散农户间的信息对接。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梅林街道来料加工生产日益成熟,基本形成以梅林村的电子灯组装、方前村塑料电器文具组装为中心,梅北村手电筒及笔记本织带缝纫、三军庄村铝制品组装、新村五金件装配等周边加工村为辐射带的有利格局。 “根据街道目前的来料加工点‘忙时夜以继日,闲时青黄不接’的现状,我们要切实做好用工企业与来料加工点的业务对接工作。同时,培育一支高素质、稳定的经纪人队伍也迫在眉睫。”梅林街道非常重视来料加工点的建设,街道负责人认为村民外出打工并非长久之计,闲散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维护地区和谐稳定有积极作用。该街道今后还将以县妇联的平台资源为依托,大力开展有关市场营销、依法经营、信贷优惠政策、创业策略等针对性培训,稳步提高来料加工经纪人的综合素质和经营能力。 据了解,目前该街道共有从事来料加工人员106人,其中,低收入家庭从业人员24人,2012年来料加工点共发放加工费388万元。来料加工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民持续增收潜力,尤其是对稳定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梅林街道表示,今后将继续大力抓好来料加工这项民生工作,力争形成“以点带面,以面扩片”的发展趋势。 (通讯员徐丽)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