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于胸前的那枚检徽 |
——讲述宁海检察官“年代秀”故事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4-07-25 08:35 |
●记者水玲玲 通讯员占雪琴 穿上笔挺的检察制服,佩戴着亮闪闪的检徽,这是检察官们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日前,记者采访了一群不同年代的检察官。尽管生于不同年代,尽管各有各的精彩,但却在演绎着这一群体的共同坚守: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老骥伏枥志千里的“60后” 年近天命的检察官是何种工作状态? 是勤于思考。 他坚持每天步行上下班,风雨无阻,说这样既环保又健身,还可以边走边看边思考。 他坚持每天7点半到单位,浏览各类报纸,国家大政方针了然于胸。 这些让胡剑锋多了个响当当的“称号”——学者型检察官。从2001年至今,他有50余篇调研文章在市级以上获奖,是县检察院唯一一个因调研成果突出被市院授予三等功的检察官。而这,与他日常保持爱思考的习惯是分不开的。他曾办理过一起偷漏税案件,从中发现在偷漏税数额的计算比例上有诸多问题有待商榷。案件很快办完了,他一连几天奋笔疾书,《论偷漏税数额与比例的计算》一文成稿,发表在《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3年,胡剑锋执笔的《方孝孺法伦理思想及启示》获全省检察机关理论研究年会二等奖,执笔的《刑事强制医疗检察监督机制研究——以执行监督为视角》获年度全省检察机关优秀专题调研成果二等奖,并被省检察院授予“全省检察理论研究人才”称号。别以为他光会写文章,在他担任反渎局局长期间,仅2008年一年就办理渎职案件10件10人,位列全省同类基层检察院前三。 现在,胡剑锋任县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又谋划了新课题——建立一支年轻的检察调研队伍。去年以来,他组织全院近30名年轻干警召开2期读书沙龙,激发干警们的写作热情,撰写的10余篇文章分别在《浙江检察》、《宁波检察》等期刊上发表,并有6篇文章获省级以上奖项。 最近,胡剑锋变得更忙了。高检院检察理论研究所《贯彻执行新刑诉法、民诉法系列丛书》开始编纂,胡剑锋带领他的调研团队承担其中一本预计20万字书籍的编写工作。从检28年,他就是这样从办案中寻找正义、从写作中获得快乐、从传承中得到满足。 是一身干劲。 他干过运输,做过内勤,当过法警,后来又成为一名检察官。 他埋头苦学,终于拿到了法律专科文凭、本科文凭。 这个从检26年的老检察官身上,总洋溢着一股干劲。他就是县检察院西店检察室主任徐红华。 1988年,徐红华从县长运公司调入县检察院,做起了办公室工作。即使岗位普通,徐红华总能出色完成各项工作,多次获得单位嘉奖。工作之余,徐红华坚持学习,1994年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国家干部,并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法警。“那时,似乎有种无形的力量在鞭策自己,不拿到法律文凭不罢休。”徐红华笑着说,他从而立之年捧起法学专业书籍,起步自学考试之路,一举通过全国检察官资格考试,被任命为助理检察员。 2000年,徐红华迎来新的挑战——转岗到反贪局。“记忆最深的,是有一年的新年钟声,是从重庆押解一名犯罪嫌疑人回宁海途经武汉时听到的。”徐红华说,干反贪加班加点是常事。2001年,他成功抓获一名被立案侦查,出逃多年的职务犯罪嫌疑人,荣立三等功。 2008年,徐红华开始负责监所检察科工作,因成绩突出,被市检察院荣记集体三等功。2011年上半年,还作为先进典型在全省监所信息建设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2011年7月,县检察院西店检察室成立,徐红华担任主任,这对他来说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三年过去了,如今的检察室工作职能逐渐丰富,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各项业务有序开展,影响不断扩大,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司法保障,多项工作被国家、省级媒体宣传报道。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