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新闻采访团走进滇川渝系列报道之六 |
勇立潮头创事业 |
——记重庆耀江模塑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海峰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4-10-27 08:51 |
记者 陈丹萍 许海峰夫妇接受记者采访。 宁海素有“中国模具生产基地”和“中国模具产业基地”之称,从这里走出去的模具企业家遍布全国各地,许海峰就是其中的一位。在重庆耀江模塑机械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这位老总,他体型稍瘦,穿着朴素,额头上的抬头纹诉说着他艰辛的创业历程。从一个模具学徒工到资产过亿的大老板,四十出头的许海峰已经在波诡云谲的商场中跌宕起伏了近三十年。 学徒生涯苦与勤 许海峰小时候,家里条件不错,父亲是罐头厂厂长,母亲也在单位里上班。跟很多农村父母想法一样,读了一点书,认得几个字,不再做“睁眼瞎”就好了。1989年,17岁的许海峰看到从外面打工回来的老乡提着一大堆礼物,说着模具生意赚钱容易的事,让他无比憧憬外面的世界。正巧,一个亲戚在合肥做模具生意,于是,他便做起了模具学徒工。“那时侯小,没有什么赚钱的概念,只想着随便学门手艺傍傍身。”许海峰简单地说。 “做学徒是个钱少活多的工作,只要师傅吩咐,你就得做,而且做多做少拿的钱都一样。”许海峰说,做学徒工的月生活费只有50元,过年时师傅会额外再给个500元。但这钱对于小年轻来说,根本不够花。可许海峰却没有计较过这些,别的学徒每天只干12个小时,他却要做13个小时,有时候还要加班到凌晨。也正是这样,许海峰仅用1年多的时间就学会了三年要学的东西。后来,月工资也涨到了100元。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直到现在,许海峰心里最敬重、最感激的人还是他的师傅。1年学成后的他,没有离开,而是一直留在师傅身边做事,这一呆就是10年。“当学徒的第三年、第四年,我开始在外面接活干,一年也有3000至5000元的收入,生活虽不能跟跑出去单干的师兄弟比,但也还好。”许海峰说,之后,他还跟着师傅跑过山东青岛。 创业之路累和喜 10年的模具生涯,让许海峰积累了一定的人脉,他诚实、守信、踏实、肯干的品格为他今后自主创业打下了基础。 1997年,许海峰回到宁海开模具厂。这期间让他最感动的就是那些在合肥、青岛等地认识的客户,他们舍弃当地有合作的模具厂,将订单交给远在宁海的他。“那时候模具生意很好,尤其是海尔模具,客户都是提着钱找上门的。”许海峰说,第一年他赚了100多万元,与师傅一起建了栋170万元的厂房。在宁海的两三年,许海峰起初发展得不错,后来做的人多了生意就变淡了。 1999年,许海峰又想去外地发展。期间,他遇上了这辈子最重要的女人——葛素红。没有婚礼,没有戒指,也没有钱,他们带着爱和长辈们的祝福,踏上了去重庆的路。一开始,他和别人一起开模具,一年到头可以赚个十几万元。1999年过年,他没有钱带回家,第二年过年,由于工作太忙他无暇抽身回家,第三年过年,许海峰带着3万元钱回家和葛素红置办了一个体面的婚礼,弥补了心中的遗憾。 “这些年,多亏了她一直陪在我身边帮助我、鼓励我。”说起那段艰苦的创业历程,许海峰流露出对妻子的愧疚。2004年,许海峰成立重庆耀江模塑机械有限公司,他负责公司生产和业务,葛素红负责后勤和财务。最困难的时候,他们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也不敢向家里人要,而下面还有7、8个工人要付工资。“当时,我的一个宁海朋友带着5000元钱来重庆做生意,知道我的情况后,他二话不说立刻借了4000元给我。我下面几个从宁海带过来的工人也陪我一起走过那段艰苦的日子。”困难时,在外宁海人团结一致、相互帮助的精神,让他们收获成功。 经过多年的发展,许海峰逐渐在重庆站稳脚跟。为进一步提升公司规模,扩大产能,2006年,他卖掉宁海的厂房,添进多台机器设备;2011年,他买下北培区蔡家工业园区的10多亩土地,造新厂房;再过两年,他还打算投入四五千万在配套商附近买个50亩土地……在商海中摸爬滚打那么多年,许海峰从不畏惧任何挑战,他的心也越来越大。 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许海峰都是用亲切的宁海话与记者交谈。“每次回到宁海,优美的自然环境,让我有种不想再去外面,要在这里常住下去的冲动。”许海峰计划着10年之后能在宁海建起厂房做生意,或许还会更早。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