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国民旅游新思路 |
——中国旅游日大讲堂旅游高端对话摘录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05月20日 09:29:07 |
文/胡琦整理图/李江林 在喜迎第五个中国旅游日,中国旅游日大讲堂开设一周年之际,我县邀请到了几位旅游界的著名学者和行业领军人士,开展高端对话交流,共同为宁海旅游业发展把脉定位,探讨新形势下做好中国旅游日文章的意义,解读新常态下旅游新要素内涵。期间,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和景域国际旅游运营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驴妈妈旅游网联合创始人李丹做主题演讲。在中国旅游报社社长高舜礼的主持下,中国驻意大利前大使、国家旅游局原副局长程文栋与戴斌、李丹围绕“国民旅游如何跃上新台阶”这一议题开展了深度对话交流。 何以徐霞客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
我们纪念徐霞客,不仅因为他是一名伟大的地理学家、文学家,更是因为在一个旅游还只是达官贵人和文人士大夫阶层少数人享有权利的时代,他为普通人提供了壮游的想象空间。自古以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人们修身养性之道,也承载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也就是美好的想象,而非历史的现实。
历史的现实是“父母在,不远游”。本质是传统的农业文明的伦理观,而伦理的背后呢,则是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包括养老在内的社会服务体系的不完善。现在国家和地方发展旅游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可是如果没有国民广泛参与的大市场,一切都将无从谈起。我们对于徐霞客的纪念,还需要理性思考当代旅游发展的市场基础和消费需求。 历史的现实是“春种秋收,夏忙冬闲”。特别是广大农村居民与土地绑在一起,闲暇则是旅游成为社会现象的另一个必要条件。物质财富的增长、闲暇时间的增加,以及由此而来的国民大众的广泛参与,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自古以来,国人出行所依赖的服务系统都是二元结构。一方面是官道、驿站和迎宾馆等官方接待系统,让有资格或者有关系者尽享旅行的便利;另一方面则是客船、山路、客栈等民间旅行系统,成百上千年来,大多数行者都是依靠这些设施的。当且仅当商业接待体系越来越完善,基于大众旅行需求的商业创新越发活跃,并辅以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老百姓才能行得放心,游得舒心。 让更多的国民参与到旅游中来,用完善的公共服务和健全的商业环境让游客在大地更加自由、更有尊严地行走,在行走中享受更高的品质,才是对徐霞客先生最好的纪念。 近年来,排浪式、模仿型消费的时代已经过去,随着国家的强盛,民众自主追求日常生活幸福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的时代,也许有一天我们不再纪念徐霞客,因为旅游已经成为了国民大众的日常生活选项。 2009年,国民出游率首次超过2亿,我国进入了大众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根据国家旅游局的预测,今年的境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人次将会分别超过40亿人次和1.2亿人次,这意味着国民出游率将突破人均3次,达到发达国家的门槛水平。旅游,已经从少数人的享受变成了大众的寻常生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当代的徐霞客。 大众旅游还体现在社会化的商业体系的完善上。经济型酒店的崛起让我们看见了本土化市场主体的成长,定位于精品、主题酒店,还有民居客栈等让游客在住宿产品上有了更多选择。旅游的交通,还有餐饮、购物等旅游要素,只要有足够的支付能力,都可自由地选择。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通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旅游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大大减少了。无论是搜寻信息,还是预订产品,游客都可以方便自主地完成。 推广“指尖上的宁海”,应当说是适应了散客化、自由行的发展趋势。旅游还成为大众创业和万众创业最为活跃的领域。对于数以十亿人次的市场规模而言,仅仅依靠政府和个人的力量都是无法有效运转的,覆盖旅游消费的市场主体才是最有效的保障。 当然,我们也看到,为了国民旅游权利的有效实现,国家和政府一直在付出不懈的努力,动员和统筹社会各界的力量培育安全、便利、文明、有序的消费环境。 无论我们纪念,还是不再纪念徐霞客,在旅游发展和文明演化的进程中,徐霞客精神都是永存的。 旅游是与自然和历史的对话,是对异地生活方式的分享,是无所不在的学习。与自然和历史对话也好,分享异地的生活方式也罢,都需要我们在行前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包括身体的锻炼。在旅游的过程中,多些思考,必要时可以做些记录。回来以后,有能力的话,还可以做一些研究工作。观察和思考应当是伴随我们一生的。 在这个国民旅游权利日渐彰显的时代,我看见了走出宁海西门的徐霞客,有童子紧随其后,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工人、农民、商人、学生、教师、医生、科学家、创业者……紧随其后,渐渐汇成了大众旅游的人流。在这个大潮中,我看不见了那个特定的人,可是我又分明看见了每一个人都是徐霞客。
|
录入: 李格格 责任编辑: 李格格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