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活动当心蜱虫叮咬 |
县疾控中心专家提醒:一旦被叮咬切勿生拉硬拽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07月24日 08:29:36 |
原本这个周末市民王先生打算和朋友到户外露营,但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多起蜱虫咬人的报道后,心里就有了疙瘩:蜱虫到底是怎样一种“毒虫”,一旦被咬了该怎么处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昨天采访了县疾控中心相关专家。 县疾控中心专家介绍说,每年的5月至8月都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发病高峰,该疾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这主要是因为蜱虫喜欢潮湿的环境,气温升高,蜱虫便开始活跃。蜱虫病会引起发热及多器官衰竭症状,死亡率高达20%~30%。同时,该病还可通过血液在人群中传播。被蜱虫叮咬后,有的患者会出现伤口红肿现象,有的伤口则不明显。蜱虫都喜欢寄生,宿主也非常广泛,包括陆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等,比如狗、猫的皮肤较薄、不易被搔挠的部位。在叮咬人时,蜱虫散发一种麻醉物质,然后将头、螯肢埋在人的皮肤内吸血,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有些蜱虫在吸血过程中,其唾液还会分泌神经毒素,可导致人的运动性纤维传导障碍,引发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专家提醒,千万不要以为在野外可以看到蜱虫,认为可以轻易躲避它。实际上蜱虫只有在吸了血之后才会变成黄豆大小,而很多时候蜱虫附着在人体比较隐蔽的部位如腋窝、下巴底下、手肘内侧、腹股沟、头皮、脚踝下方等,有时候会附着几天都不吸血,很难发现。 一旦发现蜱虫已叮咬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虫,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虫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发现蜱虫后,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虫,尤其是蜱虫挤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专家提醒,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虫附着,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虫不易粘附。不要穿凉鞋。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可维持数小时有效。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 有蜱虫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要及早就医。都市中除大型公园、植被茂盛地区外,一般社区内极少有蜱类生存,无需过分担心。但当携带宠物外出到蜱类生活地区旅行时,除个人要做好防护外,离开时要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 (记者潘旭婷)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