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为幸福加码 |
——夏文化乐万家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10月12日 09:33:11 |
京腔越韵醉了乡民百场戏曲唱响乡村 乡村里一连唱上好几天戏,是不少宁海人的乡土记忆,而如今,这项戏班进村唱大戏活动也走上了惠民之路。“千场戏剧进农村”活动从2005年开始,2006年纳入宁波市政府实事工程,对送戏下乡采取财政补贴,以政府采购的方式,直接送到农村。 9月15日下午,连绵的阴雨使得岔路镇梅花村的山头云雾缭绕,而此时萦绕在村里的,还有婉约动听的越剧唱词。从9月14日开始,宁海县繁艺平调越剧团来到梅花村,开演为期三天的送戏下乡活动。记者在现场看到,舞台上正在上演《白兔记》,台下几近坐满了观众,纵然戏棚外就下着雨,但也看得津津有味。村民葛道林大伯和不少村民一样,昨晚到今天下午的剧目,场场都看,他告诉记者:“村里唱戏不多,昨晚开始演出那会整个会场里外都是人挤人。”“本村人才没那么多,也有许多人从邻近的村庄过来看戏。”村民葛明奎也说道。看着台上演员一颦一笑,一步一摇,台下的村民也是随着剧情的进展,为着戏中剧情的跌宕起伏而神情变化。“这戏很好看,这样的活动多来咱们村就好了。”村民杨良照对记者说。 剧团团长王春鸯向记者介绍,演出这几天,剧团就“扎营”在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吃住都很简单。“演出大都安排在下午1点开始到4点半,再晚上6点半左右开始到10点半。”繁艺剧团里有40个成员,成立已有20多年,如今每年200多天都在县内外演出。团长王春鸯还是宁海平调耍牙第五代传人,平调《金莲斩蛟》也是剧团特色剧目之一。“昨晚演出《狸猫换太子》,今晚还将演出《汉文皇后》,晚上以宫廷戏等大场面的剧目为主,白天则演出家庭伦理戏等小而精简的剧目。有些演员会安排从下午场到晚场,演出要连续一天,这都习惯了。”王春鸯告诉记者。 同样在黄坛镇明珠村,当天下午也正举行着送戏下乡活动,近百位乡亲们正在聚精会神地看戏。小旦红剧团已有20余年演出经验,从当年双峰成立时的小剧团,如今也在县内外进行演出,记者了解到,该剧团剧目多达51本,而在大多剧团一般只有30多本,剧团除了演出越剧外,还排演5本绍剧(也称绍兴乱弹),武戏也是剧团擅长的演出之一。 “我们剧团已经参加送戏下乡六七年,虽然每个村庄的场地不一样,但我们都当成‘大戏’来演出。平时加上经营性演出,一年要演出500多场,晚上一般到十二点以后才休息,虽然辛苦,但演出丝毫不敢松懈。这次原计划演出3天,后来村方要求加演到7天。”团长童荣飞向记者介绍说。为了让村民看到最好的表演,剧团送到农村的音响舞美不比在县城剧院里演出逊色。“前天晚上开始演出,我和老伴每场都来看,演出的《花中君子》、《天道正义》都很好看。”村民周林洪大爷在接受采访中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今年除了我县繁艺平调越剧团和小旦红剧团外,还有蕾蕾剧团、小红花越剧团、明港小百花越剧团都参与了“千场戏剧进农村”演出,总计演出场数达一百多场。如今,“千场戏剧进农村”活动采用全新的运作机制,即按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享受的方式运作。宁波市“天然舞台”和县“千场戏剧进农村”文化惠民活动有机结合,由县文化部门统一采购和补助,统筹安排到全县各乡镇(街道),再由各乡镇(街道)安排到各村,由村里和剧团签演出协议,演出价格由市场决定。“千场戏剧进农村”把戏剧下乡纳入市场机制轨道,探索出文化下乡的长效机制,受到了农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