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生命中的转机 |
——访宁海富泰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玉方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10月28日 08:49:09 |
记者彭沐阳 卖过棒冰、臭豆腐,做过油漆工、保安,当过包工头、开过家具厂、开发过旅游资源、创办了融资企业……他白手起家,在社会的洪流中摸爬滚打;他兢兢业业,处理起事情来“六亲不认”;他心怀创业梦,也希望能够助创业人群一臂之力,他就是宁海富泰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玉方。从他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一股永不言弃的韧性和对人生之路充满希望的期盼。 乐观又充满活力的性格中透露着一丝坚毅,这是陈玉方留给记者最深刻的印象。别人眼中的“苦”,在他眼里可能根本算不上什么,因为他善于“苦中作乐”。他告诉记者,人就应该活得豁达一点,如果揪住一点不放,就会错失生命中的很多转机。而他自己正是这样一个豁达随和的人。 放牛娃也有春天 陈玉方出生的上世纪60年代初,是粮食供应极度匮乏的大饥荒时代,落后与贫穷在童年的陈玉方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一家十几口人住在一间刮风漏雨的茅草屋中。房子打的是土地基,房身是木头做的,屋顶盖着茅草,一到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总是会“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这令年幼的陈玉方很无奈。因为,他还要为在外赚钱养家的父母和家里的老人小孩生火做饭。 年幼的陈玉方有着超乎常人的成熟和担当,作为家中的长子,下面还有4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需要他照顾。当同龄人还处在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时候,8岁的陈玉方已经开始放牛了。折一根树杈,赶着牛往草地里走去,喂饱牛后,又要赶忙回家做饭。在外撑船一天的父亲,每每回到家中,看到升起的袅袅炊烟,感到欣慰的同时,又觉得十分对不起他,因为家人没钱供陈玉方读书。但陈玉方并不气馁,“只要自己想学,没有什么学不到的。” 就这样,陈玉方早早开始了赚钱养家的生活。陈玉方的生意之路起源于一箱“棒冰”。那时的农村都有生产队,生产队里的叔叔阿姨们都认识这个机灵的孩子。14岁那年的夏天,异常的炎热,为了给生产队里的叔叔阿姨们消消暑,陈玉方凑了些钱去邻村批发了一箱棒冰,分发给生产队里的人吃,大家都很感谢这个善良的男孩。看他年纪轻轻却那么有心,大家都不愿白吃,第二天纷纷把钱给了他。陈玉方笑着说,那是他赚的“第一桶金”。 年纪稍大些,陈玉方就跟着叔叔学做石匠。做豆腐磨、做捣麻糍用的捣臼,小小年纪的他做起来,像模像样,叔叔称赞他是块“做工匠”的料,这让陈玉方很高兴。之后,他又跟着小舅学刷油漆,又多了门求生技能。工匠、农活两不误,17岁的陈玉方还成了村里的农业包干领头人,一天一工。一段时间下来,他干活勤勤恳恳、吃苦耐劳的样子,给村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村子里绕来绕去的陈玉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18岁那年他离开了村庄,来到了胡陈港,做起了保安。19岁的他,带了100多人,承包了胡陈港的船闸建造工程。带着一大帮人,每天,挑土、浇水泥、测距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带着赚来的钱,陈玉方回到村中,把自家原先的茅草房,改造成了小瓦房。 全国市场流通后,陈玉方又成了第一批“弄潮儿”。那年22岁的他,在台州椒江发现了商机。椒江许多砖窑厂起火都需要松树果,而宁海胡陈乡正好有许多的松树果。陈玉方接了一批业务单后,就在胡陈乡租了一间房子,专门用来收购松树果和囤货,待到货量够充足后,他又租船将货运送到椒江。就这样,他成了商贩,之后,也卖过臭豆腐,好的5分钱,一般的3分钱,做了一年多。“那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差,没什么梦想可言,只想着如何维持生计。总害怕停下来,停下来就意味着断了经济来源。家里一大家子要维持,没时间想太多。”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