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底子小吃最乐胃 |
——宁海十四夜食俗盘点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02月22日 10:09:03 |
米筒 吃是件大事,西南部地区的人也不怠慢。 他们依在这山岗一隅,利用地域优势,广植麦子。桑洲一带种植小麦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1613年,千古游圣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的开篇里就记载:“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山顶随处种麦。”筋竹庵就在桑洲外岗山上。小麦是桑洲一带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桑洲米筒 桑洲本地盛产小麦,手巧的农妇便利用小麦粉做成各种风味的食品。麦饼、麦糊头、麦饺筒、垂面……在正月十四这天,以吃麦糊头和米筒来庆贺节气。 麦糊头制作起来并不复杂,用麦粉和食用水调成稀薄而不失其粘性的糊状,用手把它放在锅里拖拉成圆形的薄饼,等熟后,加入不同的调料,常见的有原味麦糊头、鸡蛋麦糊头、肉蛋麦糊头。而制作米筒是需要提前准备的。 正月十二那天,桑洲镇坑口村王兆坚家就忙开了。早两天前,王兆坚的妻子王云飞便将制作米筒的粳米浸泡在清水中,“时间搁置久,米会胀开,磨起来会更均匀。”王云飞说,浸泡完后会将湿米磨成米浆,放置在水桶里待用。 到了正月十四,一大早她就会赶去市场上,买裹米筒的馅料,有海带、猪肉、芹菜、豆芽萝卜丝、香干等。“材料清洗完后,会切成长条形进行炒制,在炒的时候,减少掉菜料的水分。”王云飞边炒边说,调制米浆看似简单,但是真要调好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太稠了,糊成的米筒要开裂;太稀了,又软乎乎的,不能裹,所以稠稀度一定要把握好。” 她把调制好的米浆舀小半勺,贴着锅轻轻泼下,接着用米筒刷将米浆刷均匀,使米筒成一圆形,待米筒边缘悬起时,顺着边缘将整张揭下平放在米筛上。待稍冷却后,把炒好的海带、猪肉、芹菜、豆芽、萝卜丝、香干等材料放入,将米筒裹卷成长条形即可食用。 “现在很多人还喜欢拿着米筒煎着吃,煎得金黄的米筒,香喷喷,热乎乎,外脆里糯,别有一番滋味。”王云飞说,米筒是桑洲的传统小吃,把各种食材包裹在米筒里,有团聚的意义。所以到了十四夜,家家户户会做,并且数量不少,一篮篮还会赠亲友。 不同地区的宁海人,运用各自的智慧,巧妙地制造质朴美味的食物。而无论我们吃什么、怎么吃,它所表达的都是我们对传统十四夜的期盼与喜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