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乡人”赵家珍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7年03月20日 09:30:00

  4

  在赵家珍的印象中,她刚开始学习古琴的时候,全国学古琴、弹古琴的人,拢共不会超过200个。这几年,随着传统文化的兴起,全国一片古琴热,现在,估计全国接触古琴、学习古琴的人,200万都不止。

  这是好事,赵家珍说。任何事情,要取得好的成绩,都需要一个庞大的基座作为保证。当然,她对现在人们接受古琴的方式保留着自己的看法。赵家珍说,现在人学习古琴,大多数是文化意义上的选择,很少有人从音乐上去了解古琴,接纳古琴。

  赵家珍说,音乐是世界性的语言,音乐的原理是相通的。很多人觉得,音乐的正统是西方。西方音乐在资本革命以后,被科学化,可以被分析。可实际上,反过来,用这些方法来分析中国古代的乐器,也同样成立。中国古代的乐器,都是黄钟大吕,有固定的音高,非常科学化,不像很多人以为的,是随意而为。就拿古琴来说,作为一件乐器,它是非常科学的,它集合了弦乐和弹拨两种乐器于一身。和一些西方乐器相比,它更科学,也更丰富。但很少会有人去注意这一点,他们最关注的是,《酒狂》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忆古人》里寄托了一种怎么样的情绪,而不会去认真分析一句《秋塞吟》里转了几个调。

  赵家珍说,以文化理解古琴,没错,但这种方式是单薄的,要真正了解古琴,就必须要从音乐上进入。这是许多古琴爱好者和学习者应该有所意识的一点。

  5

  现在的赵家珍,有着两个身份,一个是教授古琴的老师,一个是古琴演奏家。但赵家珍对自己的评价却是,我是一个最不像“琴人”的“琴人”。

  赵家珍笑称,在她的圈子里,她是最追求时尚的,她经常引领下一季服装的颜色主流。有趣的是,赵家珍的手机上套着一个非常时尚的手机壳,上面写着“我是一个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子”。赵家珍说,这是学生送给她的礼物,她觉得好玩,就用上了。或许,这就是赵家珍对古琴的理解,古琴就是古琴,生活就是生活,没必要非得穿个唐装汉服,才能演奏古琴。就像民国的那些古琴演奏家,很多都是西装革履,也不会显得违和。

  赵家珍说,其实,古琴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是孤独的,柔弱的。虽然它有时候表达着愁绪,但同样,它也表达激情,豪情。可以想象下,中国古代的文人,秦汉的,魏晋的,比如嵇康,那是什么样的气度。所谓的剑胆琴心,琴是和剑并立,行走天涯的,怎么会柔弱呢?

  这些年,除了传统的古琴曲目,赵家珍也尝试用古琴弹奏一些新的曲目。比如我们在《末代皇帝》、《三国演义》、《甄嬛传》等影视作品里听到的古琴,都是出自赵家珍之手。著名音乐家谭盾,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的作品,也是跟赵家珍合作的。

  当然,对于新作品的选择,赵家珍也有自己的规矩。赵家珍说,我喜欢尝试新作品,但我也不会用古琴去弹什么《小苹果》之类的。艺术上的随性,是一种对完整艺术理解后的解放,不代表着可以乱来。毕竟,古琴归根结底是一种贵族乐器,我既然爱它,我就要尊重它。

  现在的赵家珍,早已名满天下,《纽约时报》评价她是“世界一流的演奏家”。对于宁海人来说,这是一位足以让他们感到自豪的“乡人”。同样,对于赵家珍而言,她也非常在意自己血液里“宁海”的那一部分。在她的记忆中,小时,西店街上的爷爷家总会烧一种腌制过的肉骨头,烧熟了,吸骨头里的骨髓,特别香。离西店街远一些,有海。每次海边捉了青蟹,煮熟了,那青蟹的腿是舍不得仍的,总是小心地将壳里的肉取出,保留住完整的蟹壳,当作玩具。这些点滴的记忆,就是赵家珍心中的那份乡愁。有了这一份乡愁,赵家珍就像一只风筝,无论飞得多高,那根长长的线,都永远系在这个叫宁海的地方。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