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童松达:延续十代的路廊烧茶世家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8年08月10日 09:27:37

  文/王方图/童铁策

  曾经的黄洋市路廊

  路廊,是路旁或跨于道路中间的廊屋建筑,内设固定木石条凳,供行旅歇脚、消暑、避雨。宁海人古道热肠,行人较多的路廊,夏天常有为善者烧茶供水,古已有之,已成一道民间公益风景线。

  前童镇鹿分村童松达家族,就是一个延续十代的路廊烧茶世家。据《塔山童氏族谱》载,到清时的童维泰(1771-1845),已是黄洋市路廊烧茶的第四代。按这样推算,到童松达一辈,童家人已义务烧茶整整十代!

  热天暑道,记者心存感念,特意采访了这个坚持善举十代的烧茶世家——

  黄洋市与“乡评推重”牌匾

  童松达十代烧茶的地点,在前童黄洋市。  

  童松达曾修缮路廊前的卵石路

   黄洋市不是一个村,而是一处集贸市场,和前童5村隔一条梁皇溪。因此地近则北通栅下村,西通岔路镇,东通县城,南临前童;远则北通宁波、南达台州……据清光绪《宁海县志》载,已形成农历一、七集市日,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廿七,更是五行八作、人山人海。这一习俗延续至今,黄洋市也成为宁海四大传统集市之一。不过今天,已改为逢农历二、七市日,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廿七,也依旧“鞭毂趋竞,日相挨摩”。

  黄洋市商贾云集,路廊也川流不息,且长年有烧茶人待着,人们得以歇足纳凉、济渴消累。  

  担茶用的水桶

  商旅饮茶用的竹罐、水勺

  故事一:生活在清嘉庆、道光年间的童维泰,号临轩,族谱有传:“黄洋市茶堂,过客久怅望梅,公独创办什器烧茶,以解人渴,四世相传至今……”至于童维泰的先辈何时、何人义务烧茶,族谱没有记载。

  族谱并载:族祖临轩公,诚见之真,而布之果也。后门塘桥倾圯,公独捐造成,既安且固……后畈洋田地广,出而劳作者,逢骤雨不及奔归,公建泗洲堂于橫坝、辽路两处,以便避雨。先年环村圳岸路,每因夏水浸灌,多坍缺,前后溪桥,屡被大水冲坏,补砌修整,率众重筑,以便行人。嘉庆庚辰,道光癸巳,两年荐饥,斗米500钱,公出钱谷,散给穷窘者。同房族某,贫而乏嗣,代筹资置田二石、地四石,俾延其祀……

  记者原来推测:童维泰除了烧茶济众,还有许多造桥铺路、拯急扶贫的善举,这并不是胼手胝足的农户所能办到的;并自号临轩公,追求一种士大夫式的风雅——应该不是官僚也是考取功名的读书人。经向村民询问,才知童维泰不是官僚,也非大地主,他只是殷实人家,他的居所也就是“三串堂道地”,并非富豪。说明他的追求不在良田美宅和家财万贯,而是积德行善与文化修养!

  村民并告记者:古时,由于四世相传烧茶行善,“临轩公”深得民众敬仰,村民们曾呈送“乡评推重”牌匾。此匾原来一直悬挂在黄洋市路廊,日复一日地注视着他的后代子孙上轮下接、代代相传烧茶济众。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