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鲜小贩到养殖大户再到海鲜酒楼老板 |
沈建生的十年三连跳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2-11-28 09:04 |
十年时间,从贩卖海鲜的小贩到水产养殖大户再到海鲜酒楼老板,去年还上了央视《生财有道》栏目,这个传奇人物就是沈建生。 第十一人 沈建生今年37岁,长得白白净净、斯斯文文,乍一看,你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创业的艰辛,唯有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透出的光芒,让人感觉他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2000年之前,他还在卖海鲜,利润不高,也就过过日子。转折发生在2000年,当时有一阵市场上海鲜货源紧缺,就是花高价也进不到好的海鲜,野生海鲜越来越少,养殖的也供应不上,头脑活络的沈建生马上想到这可能是个机会,就萌生了自己养海鲜的念头。 他在明港承包了200多亩的一片池塘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当地村民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第11人”。原来,这片池塘就像一个黑洞,你养什么它吞什么,不管鱼虾蟹统统有去无回,之前承包的十个人都是血本无归,欲哭无泪。这不,沈建生就成了第11个“冤大头”。村里甚至承诺他,只要他把这块塘改造好,就给他免费使用3年。 沈建生偏不信这个邪,仗着年轻,凭着一股血性就干上了。先养毛蟹,辛辛苦苦养了半年,正待收获,突然之间所有的毛蟹都“塘间蒸发”了。明明养下去活灵活现的,长得也喜人,怎么说没就没了,真是活见鬼了。原来“魔咒”真的存在。这一亏就是20几万呀!和前十人不同的是,沈建生亏也要亏个明白,他把整整一池塘的水都抽干了,谜底终于揭开,原来塘底下都是小杂鱼钻的洞洞,一通百通,毛蟹全跑旁边的水库里去了。 果然被村民们言中了,沈建生成了栽倒在这片鱼塘的第十一个人。但倔强的他不服输,心想第一年总是要交学费的,索性把塘坝全部翻整了一遍,重整旗鼓,第二年从头来过。养殖品种则更换为当时市场前景更好的对虾。 但做海鲜销售出身的他,对养殖其实毫无经验。为了追求高利润,就高密度养殖,到了收获季节,又想等“十一”、过年这些“好日子”才出手,迟迟不捕捞,结果导致大面积病害发生。对虾生病了,就知道“下猛药”,副作用爆发,2000多万尾虾苗全部死光光,第二年的辛苦又打了水漂,亏了30万,雪上加霜。 双重打击,沈建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好在通情达理的妻子再次给予了他支持,说“我们还年轻,失败了还可以跌倒再爬起来。”于是,沈建生抱着“事不过三”的想法,进行第三次尝试。 科学养殖让报废塘变聚宝盆 第三年,他索性搬到鱼塘去住,痛定思痛,不再急功近利地追求高利润,而是开始钻研对虾养殖技术和规律,尝试鱼虾套养模式。这里还有个故事,他曾听一个水产技术员说起,羊群里放一只狼,羊为了拼命躲狼,会不断奔跑,病也不生了,肉也好吃了。他大受启发,也在虾塘里套养了一些专门吃虾的那种鱼。从2003年开始,他就不再用药,而鱼虾套养模式真的能控制虾病。总结失败的教训,他还在虾苗投放上找到了“独门秘笈”。一般人都是直接投放8—10万尾一亩,一次性就把苗投足,而他呢则是少放多次,如第一次投个3万尾,这样养殖密度低,虾就长得快,第一批就能提早上市,接着再放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这样一来,虾从7月份开始上市,一直能捕捞到11月中旬,天天都可以抓虾。经过3年的努力,沈建生终于挣到了水产养殖带来的第一桶金,摆脱了“第11人”的噩运,把报废塘改造成了聚宝盆。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