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何晓道获评2012中华文化人物看 |
宁海的文化自觉和地方民俗文化的光彩重生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3-01-07 10:33 |
在何晓道的书房里,记者看到了2012中华文化人物“人文杯”,这个符号性纪念物以篆书“文”字为造型元素,看上去极像一个行走的“人”,寓意着一种人文精神。何晓道打趣道:“我就是这个行走的人。” 没错,何晓道就是这个在地方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道路上数十年如一日行走着的人,他自觉担当,从未停步。30余年来,他像个拾荒者,从花轿、千工床、杠箱到盒盘台架,别人丢弃的,他都视若珍宝,统统捡起来。如今,在政府资助下,他的身后已有两座博物馆,藏品达5万余件,“十里红妆”也早已蜚声海内外,成为宁海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不仅如此,他还潜心于地方民俗文化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十里红妆》、《红妆》、《十里红妆女儿梦》、《江南明清民间椅子》、《江南明清门窗格子》、《江南明清建筑木雕》等专著,成为构建我国红妆理论研究体系的第一人。如今的何晓道不仅是一名闻名遐迩的收藏家,更成为一名颇有造诣的民俗文化专家。 “对收藏,我是从生存到喜爱,到后来才成为一种责任。”说起与十里红妆的结缘,何晓道语气间饱含深情,那些物件仿佛都已经融进他的血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30年的坚守,十里红妆带给他的除了荣耀、责任,还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满足感。他这样向记者描述当年十里红妆的场景:“你想啊,十里红妆抬出去的时候,坐在轿子里的新娘子高兴,抬花轿的轿夫高兴,抬嫁妆的人高兴,一路上吹吹打打的乐队高兴,跟在后面的人高兴,围观的人也能感受到这份喜悦和幸福。”这份喜悦无疑可以互相传递,互相感染,单是从他的描述中,就似乎能让人感受到这种纯粹的快乐。而现在,何晓道所从事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在努力重现这一种快乐,让人们能够从历史的遗存中重新体会和感受属于这块土地上文化和精神带来的愉悦。 “在自娱的基础上能够使他人得到满足和快乐,这就是我最大的成就。”何晓道说。为带给别人快乐而快乐,为带给别人满足而满足,也正是这份快乐和满足,成为了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