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何晓道获评2012中华文化人物看 |
宁海的文化自觉和地方民俗文化的光彩重生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3-01-07 10:33 |
“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民俗文化,圆了我一个梦,圆了大家的梦,幸运的是我是第一个圆这梦的人。”何晓道的感慨真切而由衷。 何晓道所谓的这个梦就是希望有一个足够大的展馆可以用来展示他的藏品给老百姓看,让这些民俗文化走向乡野,面向普罗大众。而早年的他受制于场地、资金,虽有心却无力。 对于何晓道,如果说早些年是在踽踽独行,那么进入新世纪后,他的行走就不再孤单。随着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地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也迎来了春天。文化是软实力,也是内驱力,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座城市未来发展能走多远,走得多好。而地方民俗文化是文化中最富地域特色的部分,它沉淀着一座城市的深厚底蕴,凝聚着一个地方的向心力,在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汇聚着一种向上的正能量——正是出于这样的一种认知,县委、县政府开始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地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于是,“公助民办”这个全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体制应运而生。 作为地方民俗文化的代表,何晓道的抢救、发掘、保护十里红妆的行动不仅引起社会关注,更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他也终于梦想成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2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建一座十里红妆博物馆,交何晓道运营,并每年拨付给他一定数量的运营经费,何晓道则免费向市民开放展示他的私人藏品。这种“公助民办”新体制在浙江是第一家(后十里红妆博物馆还被确定为宁波市和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 和“十里红妆”一样,黄才良的东方艺术博物馆也受益于“公助民办”体制,2006年在城隍庙落地生根。此外,“公助民办”的宁海民俗博物馆、宁海古船馆等项目也相继有序启动。 “现在这个时代,创造一个文化很不容易,但让一个文化消亡却很容易。县委、县政府的鼓励和支持是民俗文化发展的最大动力,也带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何晓道说出的是民俗文化工作者共同的心声。 “最大限度扶持,最小限度干预”,政府的支持和民间的自觉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使得宁海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得到了有力保障。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