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顶上驭风者 |
——茶山风电场项目建设工作纪略(上)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3-04-26 08:00 |
巨大的叶片,笔直的钢塔,在茶山的青与蓝之间,远远就能看到一座座“大风车”迎风而立。来到升压站的建设现场,只见施工人员正忙着收尾工作,为27日的带电投产做着最后的准备。作为一项市县重点工程,这个总投资5.7亿元、年发电量1.4亿千瓦时的风电场项目从去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到如今的基本建成,仅用了一年的时间。而据了解,一般而言同类项目需要2年,甚至3年才能建成投产。那么,如此大的一个项目,是怎样快马加鞭,攻坚克难,造就这追风逐电的“茶山速度”的呢? 山地风电场项目不同于其他在平原上建设的项目,摆在建设者面前的可谓是困难重重。“前一刻还是风轻云淡,后一刻可能就连道路都看不清楚。说起这山上的天气,还真如小孩的脸,说变就变。”望着山间的云雾,国电宁波风电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严银旭风趣地说道。然而,这让游人流连忘返的美景,却成了建设的大难题。据他回忆,雨、雾天气几乎占了全年的一半,除此之外,还有3个月的冰冻期,以及去年的3场大雪和“海葵”台风等恶劣的天气,都使工程的有效施工时间大大减少。 然而,在这样的不利因素下,国电电力与施工方浙江火电建设公司却迎难而上,在逆境中保证工程按照节点顺利推进。起雾时,道路能见度低,为保障工程车辆安全行驶,他们就在道路两边贴上反光纸,甚至采取手电筒灯光指示,或者用前后车辆加以引导;山区道路弯急、坡陡,但风机设备大,光叶片就有37.5米,导致运输困难,他们就建设了26公里的风电场道路,并对转弯、路窄等路段进行加宽改造,确保大型车辆安全、顺利通行;山体陡、山崖多,风机均布置在600至880米的山脊上,导致作业面多,他们就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攻克,即使再困难也没有放弃……在这样的力度下,他们咬定目标、攻坚克难,为的就是项目顺利竣工,尽快实现投产。 “浇筑风机基础,需要10小时不间断,他就和大家坚守在现场直到浇筑完成,有一次甚至干到凌晨1点多。”“他经常奔走于宁波、北仑和宁海,每到一个地方,就亲自到现场忙着指挥”……采访中,“严格把关,注重细节”,是同事们对严银旭最深刻的印象。在升压站的建设现场,有点“钻牛角尖”的严银旭似乎已经忘记连续两天800多公里奔波的疲劳,一到现场就仔细检查起工程的各个环节,不放过每一个角落。这就是一个国电人,没有休息日、没有加班费,凭的就是做好项目的那份责任。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还有许多人默默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因为恶劣天气而工期延后了,大家就加班加点赶进度,并从公司抽调人员确保项目按时推进。”浙江火电建设公司茶山风电场项目生产副总经理陈菊良从去年3月便来到茶山开展前期工作,进场建设以来,他坚持在一线,与工人们出力在一起,流汗在一起。蔡乾生身兼项目工程部、安全生产部主任,虽然身患高血压,却一心扑在工作上。在现场,一个包、一台相机、一个水壶,他总是最早出门、最晚回来,有时在现场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有一次大雪封山,积雪厚度二十多厘米,气温零下十几摄氏度,车根本开不到山上,但他还揪心山上正在运行的设备,连夜拄着木棒,在寒风中,艰难地走了三四个小时赶到现场……在这种精神支持下,他们不分日夜、不惧寒暑,保质保量实现了项目基本完工。 记者述评 用心打造精品工程 茶山风电场项目工程浩大,点多面广,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想要打造成一个质量过硬的精品工程,就需要用心去“经营”好每一个环节。在一年的建设中,他们精心谋划,周密部署,严格按照工作节点,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每一项任务;细心做好每一处细节,无论是项目设计、设备运输,还是一个弹簧垫的安装,都精益求精;全身心投入,不怕艰苦,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做到最好。 这群建设者不仅有建设大项目的勇气,更有对做好每一处细节的执着。也正是这份对每一个环节的用心,才铸就了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生命线,才有了这造福一方的生态工程、亮点工程和风电示范工程。(记者周韵健)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