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文艺频道 > 桃源桥 > 前尘旧影 正文
     高级检索
 
宁海清代最后一名贡生
薛家栓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06月15日 09:13:06

  《三圣经》指我国传统道教中的三部经典,即《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騭文》《关世帝君觉世真经》。内容都是论及处世作人的行为规范,多做好事,广积阴德,劝人为善,和谐相处。现今仍在流行的经典句子如:“上善若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清心寡欲,自然无为”等等均来自这三部书中。他不但将此三部经典作了详尽通俗的注释、讲解,还专门摘出书中一个个具体事例,编成《圣经汇录》。在序中说道:“圣人宣教,所以正人心,易风俗,而同归于善也……,若诸同好共翼圣教,力挽颓风,上弭天灾,下隆世运,使薄海同胞共享幸福焉”。

  《三圣经注》和《圣经汇录》编好后,又自费印刷,广泛赠罔,并亲自到各小学讲解,四处宣传,确实是用心良苦。但在贫穷交织的社会底层,有多少人能够接受,大多数人首要之急还是如何能解决温饱问题。“善”字离幸福之门毕竟还是遥不可及。

  宁海是一个有着千余年历史的文明古县,历代的天灾人祸已使县内的文化遗产遭到毁灭殆尽的地步,叶桐封深深感到自己作为一个博学的文人,应该为后代留下一线文脉,于是,他又把收集发掘整理乡邦文献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与干人俊结为忘年之交,走村下乡,穿门过户,访得各家珍藏的先人著作、族谱数以千计,日夜抄录编辑,集成《宁海文征》、《宁海诗征》两部巨著。这是两部古代诗文全集。《文征》集古代200余家近千篇文章,《诗征》集750余家,2230首诗歌。为此他耗去了最好一段青春岁月,由于家境贫寒,无法印刷问世,庋藏在家中,在以后的社会变革中被毁。摧毁的不仅是他的毕生心血,更多的是一个县古代文化的精华。

  在此期间,他还为各小学编撰了《宁海乡土教材》、《普通地理》、《乡土地理》、《宁海唱歌集》等教材,内容包括宁海县的沿革、自然环境、特产、人物、风俗等等,用以教育后代,要热爱家乡、效法乡贤、继承好的传统,并为之发扬光大。收集进1993年版《宁海县志》中的有一首《宁海县歌》:

  丹邱白峤古名区,西接天台东尾闾。

  一带文明回浦水,千秋灵气产名儒。

  歌词作者佚,其实这是叶桐封所作。民初,中华民国有了国歌(清代也曾有过)。各县纷起倣効,都作有县歌,词由叶桐封来作是当之无愧的,得到社会各界人士公认。此歌收进《宁海唱歌集》首页中。当时县城及各乡镇小学每周集会都要唱这首歌,以此激发小学生热爱家乡情感。他在缑东教书时还写过《缑东小学校歌》的歌词:

  缑城屹立校旗扬,秀毓东南丛桂香……

  地灵人自杰,自古萃贤良。

  我辈俱是少年郎,生同仁里学同堂。

  抚今吊古情难已,启后承先责非常……

  此歌词已收集进新近出版的《城东小学志》中,为城东小学的志书提供了翔实的史料。

  光绪三十年(1904),在西方男女平等思潮影响下,他积极策划,和钱趣园一起在钱宅创办了宁海县第一所女子学堂,称务本女学堂。他曾为女校编过教材,还是国文、乐歌的教员。务本停办后,宣统元年(1909),又继续办起端本女学堂,叶专为此作过《筹办女学成立志喜》一诗。宁海县早期女知识分子,多出于端本门下。他编的教材仍在端本沿用,后来被收进台州《三台课艺》中。成为台州各县典范的女校教科书。民国18年(1929),端本女学校改名宁海县端本中心小学,实行男女同校,后改名遗惠小学、城中小学,一直是著名的县立中心小学。20年代流行的校歌:“跃龙南,帽峰东,缑城胜景雄……”词作者也可能是叶桐封。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鉴于他的文名和身份,县内各家族续修宗谱,均要来骋他担任主笔,他一来对地方史料熟悉和热爱,二来也因家道衰落,子女众多,迫于生计,也乐于以此为之奔波操劳。他纂编的宗谱很多,很难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根据目前见到的就有《水车陈氏宗谱》、《上叶王氏宗谱》、《涨坑林氏宗谱》以及《自石叶氏宗谱》等。从上述宗谱中可以看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体例规范,符合传统的谱例;不牵强附会,高攀历代名人作为家族的肇始者;实事求是,不迁就不该入传人物写入传中;文字简洁精炼,书写工整。令现在的谱师叹为观止,引作谱籍之典范。

  1946年8月,被干人俊推荐,在宁海中学任国文教员,渊博的学识备受学生所敬仰,惜时间不长,因身体不佳回家养病,不到一年,1948年5月,在白石头老家病故,享年63岁。

  这本《一舟诗抄》收集了叶桐封14岁至57岁的全部诗作,共215首,基本上包括了他一生的全部作品,也是他一生思想起伏和活动轨迹的真实记录。在此不作详尽剖析,仅在内容上作简单介绍。

  一是纪游诗。又分二类,一类是他赴县试、拨贡试时沿途经过之地的古迹、胜景、遗址,参观和凭吊时的感受和描述;另一类是他游宁海县境内的山水、古迹时所发出的评论和感叹。如《登巾子山》、《海门朝望》、《南田吊古》、《方氏义井》、《谒正学祠》、《雁苍》、《健跳所戚继光庙》等等。如《泠泉》:

  同是山中水,如何特著名。

  只因离俗远,冷到十分清。

  又如《谒陈公祠》:

  忠言终悟主,耿耿爱民心。

  此日都门血,千秋庙祀森。

  泠泉在杭州西湖,陈公祠在宁海城内,两诗异曲同工,都写有新意。

  二是写读书感受和对时事议论。如《读大学》、《读中庸》、《读邑乘列传》,以及上文已提到的《叹大同被阻》、《家居自广》等,在《读明史伯巨公传》中写道:

  日角兆争原定数,龙鳞批逆独捐生。

  可怜靖难干戈起,只为当年策未行。

  为朱元璋不采纳叶伯巨的三个治国之策,结果引发了“靖难之役”,发出了无比感慨。

  三是借物咏事,真实反映了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这些诗写得最为生动、通俗,而揭露尤为深刻。如《雨》、《闻雷》、《蝴蝶》、《蚕》《鸟语》等等,在《促织》五首中,他写道:

  其三

  促织促织,声声叹息。濒海飓风,沿河水溢。

  淹没田禾,飘摇家室。天步艰难,将何移易。

  其四

  促织促织,声声叹息。连年刀兵,遍地饥溺。

  物价增高,赋税倍益。民族衰微,将何扶值。

  在《蜂》中写道:

  合群造就一家邦,终日经营苦备尝。

  谁料采花成蜜后,依然度岁乏斋粮。

  在促织的叹息中和蜜蜂自白中,道出了民生艰难的真实心声。

  除此三类内容,另外还有相当的应酬诗和题书画诗。如《家严七秩志喜》、《代祝张省长父母双寿》、《贺章太史福寿居落成》、《挽象山汉章陈伯弢孝廉》、《题渔翁图》、《题梅园干人俊天台游草》等等。从这些诗中也可反映出清末民初宁海同外地的一些人际关系和史料,亦有一定保存价值。

  叶桐封是宁海清代最后一位拨贡,尽管生不逢时,未能飞黄腾达,为朝廷作出更大业绩,名垂青史。然作为一名正直博学的知识分子,仍想把自己所学的丰富知识回报给社会,贡献给家乡。他企求国家政治有所改良进步,国民的素质能够改变提高,百姓的生活逐步好转幸福,文明的历史得到继承延续。因此,他在改革社会、端正教化、普及教育、保存文献等方面都竭其所能,不遗余力,作出了自己应尽的贡献。即使事与愿违,但他毕竟是尽力了。他是中国旧知识分子典范,也是传统的宁海精神在他身上的赋予。就如他家门前明代探花乡贤卢原质书房前的白石头,晶莹洁白、坚硬如钢,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本色,体现了宁海人民的正气和硬气。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全国海钓锦标赛(台州站)宁海人...
·传承国术 和谐身心
·雨帘掀起,这周要“泡”在水里了
·百姓热线
·6月18日下午4时后可查中考成绩
·爱心有你有我 党群同心共进
·小球赛出新风采
·志愿者集中清理卫生死角
·县派农村工作指导员第三片组座谈...
·我县开展伏季休渔执法大检查
  图片推荐:
本地杨梅开始上市
志愿者集中清理卫生死角
爱心有你有我 党群同心共进
小球赛出新风采
全国海钓锦标赛(台州站)宁海人获奖
传承国术 和谐身心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