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抗令出台:宁波不少门诊停止输液 |
取消门诊输液,你怎么看?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12月16日 09:03:50 |
前不久一则限抗令大招放出:宁波各大医院门诊将取消输液。宁波不少医院或是停止门诊输液,或是取消门诊输液室。而县第一医院虽然还未列入停止或取消行列,但也以宣传、逐步推广“合理、科学”输液为主。门诊控制输液,群众、专家怎么看?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医院一直在限制门诊输液 12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县第一医院注射室,偌大的注射室才坐了三分之一的病人,显得空荡荡的。正在输液的陈大妈告诉记者,咳嗽好几天了,吃药一直不管用,医生说肺部感染了,要打几天针才会好。 县第一医院注射室护士长吴亚华告诉记者,医院一直以来都在严格控制门诊输液,特别是今年以来输液人数更是明显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三分之一左右。据统计,往年8、9、10月每月输液人数在9000-10000人,今年则在6000人左右。对于控制输液,县卫计局虽然没有统一硬性规定,但近年来一直积极倡导各大医院减少门诊输液,具体由各医院视实际情况实施,努力朝着减少门诊输液的方向前行。 市民各有说辞 陈丽是一名80后妈妈,女儿已经六周岁了,她告诉记者,女儿从出生到现在除了打预防针,从未注射过药物。 “说实话,我是照着书籍带孩子的那一种,书上的知识对我帮助很大。”遇到孩子身体不舒服,她第一时间是在书上找方法,现在她已经有了一套“育儿经”,感冒流清涕说明孩子是冻着了,只要做好保暖工作,多喝热开水,补充维生素,休息几天就会好;如果喉咙痛、发烧,只要温度不超过38.5摄氏度就不用吃药,物理降温,最多再吃点蒲地蓝,关键还是要多喝水。“其实,每一次感冒发烧本身就是一个免疫力提高的过程,限制输液确实是件大好事。”陈丽说。 而60后章先生则告诉记者,家里人如果发烧了,一般都会带他们到医院输液。“吃药见效太慢了,打枚针下去,好得快,人也舒服。”持章先生这样观点的市民,其实还不少。同样作为一名妈妈,80后小陈每遇孩子生病,总是第一时间送医院。“现在每次去医院,医生都要先验血,再决定是否要给孩子打针,太麻烦了。”小陈告诉记者,孩子还在婴儿期就因为肺炎住院输液过,体质比较差,每次换季都会感冒,所以每次她总会要求医生给孩子打针。 吃药不如打针好得快? 县第一医院门诊部主任童其田告诉记者,所有的疾病恢复都有一个过程,并不是说打针的效果就比吃药来得快。 童其田介绍说,给药方式主要有外用、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几种。从安全性来说,静脉输液的风险相对较高。输液会降低人体免疫力,损伤人体肝肾等器官,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除了可能发生危及生命的药物过敏反应外,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等。另外,过渡注射抗菌药物会导致人体内有益菌群失衡,耐药菌乘虚而入,甚至出现多重耐药的“超级细菌”。“对于疾病能口服药物的就不要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要静脉输液。”童其田说。 输液与否怎么判断? 感冒了,拉肚子了,很多人为了能好得快一点,就会让医生开处方挂几天吊瓶。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感冒发烧、拉肚子都必须输液。”童其田说,体温在38℃左右的感冒,尤其是年轻人,一般不需要输液,医生会建议病人多喝开水多休息;程度较轻的腹泻也不建议输液,如果是小孩子,医生也是首先建议服用有补液效果的口服药。不过,每个病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要不要输液还是要看具体指征,医生会作出判断。 童其田说,如果患者出现高烧不退,且有并发症,发炎或者化脓感染,这时候医生则会用输液治疗。或者一些患者患有吞咽功能障碍、有严重吸收障碍、患者病情危重且发展迅速、需要对症治疗的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等情况,医生一般予以输液。(记者潘旭婷通讯员薛瑜)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