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模式”赴绿色之约 |
我县垃圾分类工作亮点纷呈 成效初显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03月18日 08:15:01 |
记者曹维燕通讯员徐静静 作为全市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试点,“十二五”期间,宁海率先打响了推进垃圾分类的攻坚战,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为目标,探索垃圾处理经验。目前,我县已有55个试点村、71家机关企事业单位、4家大型餐饮酒店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逐步建立完善体系,走出一条极具宁海特色的垃圾分类处理新路径。 近年,我县生活垃圾日产量增长至650吨,而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日消纳垃圾量只有530吨,早已处于超负荷状态。垃圾填埋场持续扩容治标不治本,垃圾分类势在必行。2015年,1.5万份垃圾分类宣传册、5.3万册折页、4万张海报进入千家万户,为垃圾分类奠定良好氛围。 攻坚克难,农村是重点。我县投入4000余万元,建设垃圾中转站14个、垃圾池560余个,清运车辆50余辆,不断完善“户集、村收、镇中转、县处理”的管理模式,并集中覆盖363个建制村,为各试点村开展垃圾分类处理打下基础。在岔路镇下畈村,每天16时至19时,村民来定时投放垃圾,确保非投放时间段内村庄不见垃圾。同时,还建立溯源机制,将农户的垃圾袋编号,以监督分类工作。此外,垃圾资源化也是重要一环。烂菜叶、剩米饭等被投进餐厨垃圾生化机内,经八个小时,便“变身”有机肥。“肥料可用来栽花,用剩下的,厂家还以800元每吨的价格回收。”岔路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林映敏表示,垃圾被利用之余,还能产生经济效益。据悉,现在全县已建立“餐厨垃圾再利用中心”5个,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5吨。 循序渐进,城区是基础。在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分类只是第一步,最终要以点带面,实现城区全覆盖。“把垃圾分好类,并在袋上贴好二维码,投放在应该放的垃圾桶内,就能得到积分用来兑换商品和时令蔬菜,真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家住天景园小区的杨大妈,在参加该小区试行垃圾分类“二维码积分制”启动仪式后特别兴奋。作为我县第一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该小区还按每20户至40户居民配置1名垃圾分类指导员。而桃源街道则推出“绿色当铺”模式,试点村村民将可回收垃圾交给设在本村的废品回收站,就可领取相应积分,用来兑换绿色植物和保洁用具。该模式实行一年来,试点村累计收集可回收垃圾近5.6吨。 “除了餐厨垃圾生化机,我们还将建立太阳能垃圾处理站来处理餐厨垃圾。”县环境卫生管理处处长陈敏志表示,2016年,我县实行垃圾分类的村庄将力争达到60%,城区分类覆盖面达50%,医院、大型宾馆、酒店、物业管理公司等将作为重点对象。 开展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今,我县垃圾分类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城区试点分类准确率达到了70%。经调查研究,实施分类处理的试点村庄实现生活垃圾转运量下降50%以上,村庄清扫频率由原先的一周四扫下降至一周两扫甚至两周一扫,村保洁经费下降近4成,为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构建形态更美、生活更好、发展更具活力的美丽乡村升级版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