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响品牌 抱团经营 |
强蛟做好“苔”文章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03月30日 09:15:22 |
采苔人之“苦”:利润稀薄竞争大 一个晴朗的上午,记者在王石岙村路边一块空地上,见到了正在晒苔条的王春燕。“苔条除了品质好以外,卖相也很重要。每次拿到集市上都要被挑挑拣拣,少不了的就是不断压价,把价格使劲往低压,同行竞争又很大,这样一来,我们的利润就越来越少了。”她道出了自己的担忧。在一旁的王启尧也搭腔说:“虽说苔条是畅销货,但怎么样才能卖个好价钱,也是我们心头的一块心病。” 说话间,宋军林来到了晒苔场,他拿起各家正在晾晒的苔条看了看,又娴熟地拨了拨,尝了尝味道,对大家说:“今年量少,价格可能会高,乡亲们可以安心一些了。”同行的联村干部陈贤雨向记者介绍,宋军林就是这几年收购苔条的雇主,土生土长的奉化人,却是地地道道的强蛟女婿,19岁就去上海批发市场卖苔条了,跟苔条生意打了近30年交道。 宋军林告诉记者,去年,他在强蛟、大佳何等地收购了超过15万斤苔条,按照每公斤50至70元收购,今年这一带收购额估计要超过400万元了。跟采苔人担忧销路的问题一样,宋军林这几年也被这些问题困扰。有着多年经商经验的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影响当前农户创收的制约因素就是强蛟的海苔缺少品牌。在杭州、上海等地的大型批发市场,由他转手的“不知名”海苔只能卖到每公斤50元至70元,而拥有品牌,崭新包装的“知名”海苔却能卖到每公斤100元至150元,这当中的利润可想而知。除此之外,农户只是简单地出售海苔,并没有在海苔身上大做文章。“农户分散采摘、低效销售,这些都是惯有的经营方式,导致利润越来越薄,产业链无法形成,海苔的附加值没有得到体现。”宋军林对此分析道,“如果我们品牌化打造,延长产业链,开发各种系列产品,直接对接市场,把当中的收益让利给村民,这将是一件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事。”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