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文艺频道 > 桃源桥 > 史海钩沉 正文
     高级检索
 
汉古县回浦始建于何时、何地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08月08日 09:41:50

  胡克均

  最近在《宁海史志》看到一位老先生撰写的乡土史论文。我认识他,敬佩他刻苦好学的精神,然而不苟同他牵强附会的观点。特撰拙文,予以商榷。

  据《浙江分县简志》载:西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于东瓯地置回浦县,为会稽郡南(东)部都尉治。东汉建武初改回浦为章安,为会稽郡东部都尉治。

  又据现存的台州地区最早地方志,南宋《赤城志》载:回浦,在临海县东南一百十九里祥符寺前,按《后汉书》:章安本名回浦,今即其地也。《赤城志》又载:章安城在临海县东南一百一十五里,本汉回浦县,属会稽郡,后汉光武改为章安。

  查看当今台州、温州、丽水三地市管辖的20余县(市、区)史志中的“历史沿革”记载,其中《临海县志》曰:《禹贡》为扬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先属越,后归楚,秦时属闽中郡,汉昭帝始元二年属会稽郡回浦县,光武初改回浦为章安。三国吴太元二年(252)改章安为临海……唐武德五年(622)改临海为台州。

  《永嘉县志》载:昭帝始元二年于东瓯回浦乡置回浦县,今永嘉县境属回浦县。东汉光武初改回浦为章安。顺帝永和二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这是今永嘉县建县之始。

  《丽水县志》述:西汉初属东瓯国,昭帝始元二年属会稽郡回浦县,东汉初改回浦为章安。献帝建安四年(199)分章安县南境置松阳县,今丽水为松阳县的一部分,属会稽郡。

  再据《汉书》、《三国志》有关记载:西汉古县回浦始建于汉武帝平定东越(东瓯)、闽越内讧、叛乱之后,为巩固汉政府对浙闽地区的统治,把大批越人迁往江淮流域,以弱其势。然后设类似军管性质的行政机构南部都尉(后改名东部都尉)管辖东越、闽越故地。为时不久即发现,此地疆域辽阔,鞭长莫及,因此在昭帝始元二年再设回浦县管辖浙南灵江(椒江)、瓯江流域;设冶县(又称东冶)管辖福建闽江流域。会稽郡东部都尉初治回浦(章安),后迁浙东鄞县(奉化白杜),“或有寇害,复徙句章(宁波慈城)。”会稽郡西部都尉治钱塘(杭州)。会稽郡不仅是汉帝国一个经济发达的大郡,而且是汉帝国在东南沿海的一处屏障。回浦县既是历史上的会稽郡26县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县,又是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温州模式”的领跑者。因此汉古县回浦建县的时间和地点,值得人们关注。

  我品读、推敲老先生的大作之后,发现一些史料似是而非。此文共有6个标题。第一题:从县令高述和崔秉镜说起。作者先引用北宋宁海县令高述《县学颂》“有汉古县,屡迁儒宫”,又引清朝康熙宁海县令崔秉镜《雁苍山志序》“不意承乏回浦”,再引民国初年叶桐封《宁海县歌》“一带文明回浦水”等文献作论据,证明宁海是“汉古县回浦”。稍有地理历史知识者皆知:宁海置县始于西晋太康元年(280),析鄞县八百户,临海二百户奠基始建。临海系西汉回浦,东汉章安,到三国东吴改名临海。宁海南部的确是汉回浦故地。宁海的确继承了回浦文脉。上述几位文人墨客用借代笔法,称宁海是“汉古县”没有错,但却不能推论整个宁海是回浦县域,更不能证明冠庄是汉朝回浦县治所在地。

  据《词书》释:回浦:弯曲水流岸边的陆地。叶桐封所说的“回浦水”乃是明末万历年间宁海县令颜欲章主持开凿的颜公河,决不是《赤城志》所载“东瓯回浦水”。作者最后还从《晋太康记》和《宋书》中引出“鄞南回浦乡”这则史料,以此证明冠庄是古代回浦县治。从方位来看,汉朝回浦县的确在鄞县之南,上述史书记载没有错。为了寻找更有说服力的论据,我走访了最近定稿的《冠庄潘氏宗谱》撰稿人,他当即拿出一大叠资料,自信地说:回浦乡始建于清末宣统元年(1909),一年后即废,民国初年又恢复,因回浦乡政府设在冠庄,因此群众呼冠庄为回浦。说冠庄是古代回浦县政府所在地,既无历史古迹,也无祖先口头传说,不足为信。

  第二题:东部都尉建立的历史背景。作者先从《汉书·严助传》转到《三国志·虞翻传》再从《虞翻传》附录中引出《会稽典录》,节录东吴会稽太守濮阳兴与书佐朱育的一段对话,阐明汉武帝派严助率兵平定东越、闽越内讧、叛乱的经过,即建立会稽郡东部都尉的历史背景。但是这些史料根本没有提到西汉政府建立回浦县的时间和地点。

  第三题:回浦设县的史志记述。作者从《宋书》、《晋太康记》和《元和郡县志》三部史书中节录了回浦建县的时间和地点。前二部史书都未明确阐明回浦建县的确切时间和地点,惟《元和郡县志》明确记载“台州……春秋时为越地,秦并天下置闽中郡,汉立南(东)部尉,本秦之回浦乡……后汉改回浦为章安”。不知作者根据啥逻辑得出结论:“从上述记载中可知,西汉的回浦,晋代的白峤,皆在冠庄都总庙——今宁海火车站一带。”这是典型的指鹿为马。

  第四题:旁证建回浦县治的史迹。旁证一:《汉书·地理志》其他郡县只标一个地名,而宁海则标有四处:“鄞有镇亭、鲒埼亭,东南有天门水入海,有越天门山。”稍有乡土知识者皆知:镇亭因镇亭山而得名。镇亭山位于宁海、奉化、新昌三县界上,自古是浙东宁绍台三府(市)的分水岭。鲒埼亭因鲒埼山而得名。鲒埼山位于奉化东南象山港畔。该山南侧自古有个胡姓村落,名曰鲒埼。据中国古代炼丹家陶宏景《真诰》一书载:“天门山在鄞县之南宁海之北,山半亚海,今栅墟、铁场正其处。盖从嵊剡金庭发足,缭绕三百里至此。谓天门者,言其高也!”据此而知:在天台山脉之北,四明山脉之南,西起嵊剡金庭、逶迤东延、横贯奉化中部,直到宁海北部象山港畔的一系列山峦,名曰天门山。发源于天门山之水,名曰天门水。据此可知:上述四个地名,没有一个真正在宁海。

  旁证二:有通往冠庄的古道。其实有人居住的地方必有道路,有古道通往冠庄不足以说明此地曾设县治。古代浙东倒有一条由北而南的驿道,北起宁波,经奉化,自栅墟岭进入宁海西店,沿璜溪口、梅林、岙胡,翻越相见岭经辛岭、黄坛、岔路、桑洲、珠岙、翻越桐岩岭去台州、温州。这条古驿道偏偏不取道冠庄,则又作何解释?

  旁证三:都总庙。论文作者说:“都总庙是家喻户晓的城隍爷上级的神庙,就是纪念会稽郡东部都尉——都总爷的神庙。”我曾多次听当地群众说:这是一座近代建筑物,为方便当地群众四时八节祭拜四面八方土地爷的一座总庙。大殿里供奉的神是土地公、土地婆,不是城隍庙或城隍庙的上级。

  第六题:《赤城志》中的正与误。论文作者认为现存的三部《宁海县志》皆没有记载回浦始建于宁海。根源一,《赤城志·辨误门》否定了高述“汉古县”之说;根源二,《赤城志》没有记载宁海的都总庙和白鹤庙。有关高述“汉古县”及都总庙性质,我在前文已作辨析,不再赘述,仅就白鹤庙发表点浅见。论文作者充满激情,记叙周灵王太子王乔得道成仙,自河南缑氏山驾鹤南飞宁海桐柏山,成为主管南方生灵福祉的主神。宁海县城缑城即因此而得名,并在西门建白鹤庙以志纪念。每年农历二月初九和中秋节县城里要上演城隍送白鹤和白鹤送城隍两场盛大庆祝游行。然而我在浙东各地曾多次听人说:南宋初年金兵南下,宋高宗赵构落荒出逃,有天夜里梦见东汉道士赵昞化作白鹤保驾导航,终于平安脱险。事后宋高宗封赵昞为白鹤大帝,从此浙东城乡各地皆建白鹤庙以作纪念。据此我不禁产生质疑,各地白鹤庙中塑奉的白鹤大帝究竟是东周王乔,还是东汉赵昞?历史学家没有考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两则故事皆是虚无缥缈的神话。文学作品内容可虚构,表述可夸张,历史则不能虚构。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必须有真凭实据,因此历史学家决不以神话作为论证历史事件的论据。《赤城志》没有把白鹤庙入载其书,是严肃客观的。

  论文作者通过旁征博引作了论述之后,最后得出三个结论:一、回浦县始建于汉元鼎五年,二、县治始建地在宁海冠庄,三、晋太康元年宁海县治白峤亦在冠庄。

  上述三个结论,我实在不能苟同。据有关史书记载,西汉古县回浦始建于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初治回浦,东汉初改名章安。古城章安历经尘世沧桑,至今仍屹立在台州椒江市依山傍水的灵江岸边。回浦建县伊始,管辖浙南灵江、瓯江两大流域广袤之地,如今台州、温州、丽水三地市管辖的20余个县(市、区)皆其派生而来!

  由于人们的经历、学识不同,思想观点分歧在所难免。但为了所谓发展旅游,有依据时按需取舍、无依据时凭空想象的治史态度,不但贻笑今人,也遗误后世。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走访慰问烈士遗属
·专家为精品村建设“开良方”
·工会进企业高温送清凉
·桥头胡“三优化”助推工会工作再...
·兴海居民总动员 多重身份助力G20
·杏树社区居家养老食堂继续飘香
·河洪村“双网互动” 线上线下跑...
·桥头胡打响夏季农产品质量保卫战
·跃龙社区联动共建美丽县城
·小小“牙博士”
  图片推荐:
电影《故事之恋》拍摄正酣
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
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西餐大师炼成记
乐享春游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