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正文
     高级检索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04月18日 10:06:06

  文/陈剑飞

  旅居香港的宁波帮人士哲夫先生担任起《宁波旧影》的主编,这与哲夫先生大量收藏自鸦片战争以来,散见于海外的有关祖国的新闻图片与明信片有关。哲夫先生已经分两批把珍藏的图片资料,无偿捐献给宁波博物馆。这本大型图片集《宁波旧影》很多图片就来自哲夫先生的个人收藏。

 
 
 

  灵桥俗称老江桥,横跨奉化江,连接城内与江东。原为船排连锁而成的浮桥。1931年由旅沪甬籍绅商乐城葆、张继先、张申之等发起组成改建宁波老江桥筹备委员会。于1934年开工,1936年竣工。图为举行灵桥通车典礼时搭建的庆贺牌楼。

  建于公元851年(唐大中五年)的天宁寺西塔,因塔砖有“咸通四年造此砖记”铭文,故称咸通塔,坐落于中山西路上,现寺毁,塔尚存,为江南仅存的唐代方形砖塔。

  19世纪60年代时的宁波孔庙大成殿,遗址位于今中山广场。

  图为宁波灵桥建造之前的浮桥,始建于公元823年(唐长庆三年),原称东津浮桥。

  《宁波旧影》全书共分十五个章节,除第一章节“19世纪中叶有关宁波的图片”为水彩画与铜版画外,其余十四个章节均为摄影图片。每章一个专题,篇首均有简要文字概述,大致勾勒出晚清至民国时期宁波的百年沧桑。比如“宁波海关”“宁波的邮政”“宁波的交通”“宁波的医院”“宁波的学校”“宁波的体育”是按行业分类独立成章的,“辛亥革命在宁波”“孙中山先生宁波之行”是按事件组织成专题,“江北岸外人居留地”“古城风情”“各地胜境”“天一阁”则是按地域或者特定景地来综合成篇的。选用图片的场景对每章主题具有代表性,拍摄得中规中矩,图片影像保存较好,细节丰富。读一遍《宁波旧影》恍如穿越到百年前的宁波,情景历历在目。这是一本史料性强、选题得当、图文并茂、能当作宁波近代史一个缩影本来读的好书。

  我在求学时居住过宁波,人生的履迹像一枚邮戳盖在了宁波这座城市上。在读《南京旧影》《上海旧影》《北京旧影》这类城市影像书时,远远没有观看《宁波旧影》时,那样解读深刻而且充满感情,这与我个人经历有关,也与哲夫先生编选此书下的功力有关。像“辛亥革命在宁波”这个章节里的“宁波光复起事处”“宣告宁波独立军民庆祝誓师大会”“光复日市内景象”这些照片,见证了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城头变换大王旗时的重要历史时刻。重现了宁波当时市肆平安,军民共庆的场景。这么重要的图片,放在宁波博物馆也属于珍藏一类的。

  但对我个人印象特别深刻的,还是下述的照片。如“宁波的医院”中有八幅照片是宁波华美医院(现宁波二院)的,1978年我读宁波卫校,华美医院也常去。当时对华美医院的感觉很特别,建筑稳重得像一座城,外墙滞重,砖块特大,形制也非常独特。与周围瓦爿墙民居、新造的混凝土建筑物显得格格不入。这次读到《宁波旧影》,才了解到在1923年建造华美医院时,正值“堕城造路”时期,所以华美医院是以拆下的宁波老城墙条石、城砖等老材料建造起来的,怪不得整个建筑显得浑重稳固,沧桑感特别强,因为岁月和风化印痕深深刻在了建筑材料上。这个几十年一直悬疑于心头之上,对华美医院建筑物的怪异印象,这下找到了答案。端详华美医院正门拍摄的那张照片,还发现医院大门边还建有带枪眼的圆形地堡,这与医疗机构的形象并不相符,足见当年兵荒马乱,医院也是重兵守卫之地,戒备森严如同衙门。照片上透露出在战争年代里,救死扶伤的医院是非常重要的机构,值得武装守护。

  在《宁波旧影》中,印象深刻的还有这些照片。如列在“古城风情”章节中,那幅灵桥竣工通车庆典仪式的照片,时间定格在1936年6月27日,桥上行人如织,桥下舟船成行。但在这幅照片中,灵桥好像仅仅是陪衬,画面的大部分给了那个庆典牌楼,牌楼搭在桥上,但比桥要高出好多,三角型巨大的牌楼好像是摄影师表现的主题。我猜摄影师是这么想的,庆典活动是拍摄重点,牌楼是庆典的标志物,必须拍全它。一般来说,一个临时通车典礼搞这样高大上的牌楼不多见。从中可见造桥筹资方的经济实力(灵桥由旅沪甬籍绅商筹资70万大洋,委托徳国西门子公司承建),这些出资造桥的宁波帮人士在桥建成以后,也着实想让宁波的父老乡亲们兴高采烈一番的,于是牌楼搭得高高大大,摄影师把牌楼当作主体来拍就顺理成章了。

  如在“天一阁”专题中,拍下了1934年修葺天一阁时的现场施工和即将竣工的照片,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堆满建筑材料和工具的场景。还有一张是天一阁藏书转移到范氏诒谷堂存放的照片,可以见到在诒谷堂门口是设了岗楼的,有武装人员持枪守卫,一副戒备森严的样子。这样的照片就无声传达了一个信息,当时的政府对于天一阁藏书这批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的。

  在“各地胜迹”章节中,收有两张有关宁海的照片。一张是宁海古城门照片,大约摄于19世纪末。不高的城门口上方写着“宁海县”三个大字,城墙上建有城楼。城门口簇拥着一群留着清朝小辫子的人,其中一个小男孩头戴圆帽,却光着腚。最抢镜的是一个晒得黑黑的中年男子,眼睛看着镜头,前额光亮,摄影师把他当作略有虚化的前景了。城门口一群人好像在看杂耍,又好像有人提着寻人启事什么条子,大家在围观。这些没有生气,表情滞木的晚清子民,就是我们的前辈吧。观看这张照片后,我们心中对自己土地上曾经生存过的前辈身影,又是作如何感想呢?

  最令人伤感的图片,是“明儒方正学故里坊”,这个樟木结构的牌坊应为明朝万历后建造,立在宁海最繁华的中大街上。这座令天下读书人仰为观止的精神表征,也是宁海人“台州式硬气”的有力见证,可惜只在哲夫先生的《宁波旧影》里见到它。这个牌坊现在宁海尚不见有关部门动议恢复。杭州的雷峰塔重建了,宁波的咸通塔修复了,宁海的西门城楼新造了。希望这个属于宁海这块土地独有的纪念性牌坊能早日恢复起来。

  阅读与阐释图片往往会带着观看者自己的情感,我读《宁波旧影》也一样。摄影师当时拍摄照片时或许根本没有这样想过,是我们隔代的观看者赋于图像以意义,以这样那样的诠释。事实上,真正的图景是建立在内心的,当我们对一幅摄影作品作出解读后,在内心确认后,新的图景就产生了。为什么同一幅作品,我们阅读前与深度阅读后,会感到是不一样的感觉,不一样的感情寄托。原因是观看的力量引导我们深入,去平静与客观地审视,会产生新的感知与领悟。同时带着历史性与技艺性眼光去读照片,可能会给你带来更丰富的收益。我读《宁波旧影》是因为地缘,因为宁波是我曾居住过的城市,所以,这本书读来觉得非常亲切与难忘。

录入: 罗孙志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洋村官”聊规划 中西结合“洋家...
·“花样姐姐”爱跳杰克逊舞蹈
·跃龙获市级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集体
·娃娃兵团进红门千名学生齐学“消...
·桥头胡 让农村保洁“市场化”
·梅北村 以党建主题活动助力“美丽...
·桥头胡总工会 开展职工医疗互助保...
·桃源“挂图销号”力推重大项目建设
·乐享春游
  图片推荐:
电影《故事之恋》拍摄正酣
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
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西餐大师炼成记
乐享春游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