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正文
     高级检索
 
看非遗传承“细水”如何“长流”
——走进黄才良和他的东方艺术博物馆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6年09月26日 09:31:36

  记者颜燕燕  通讯员章亚萍

  黄才良制作泥金彩漆

  所谓“细水长流方能直达永恒”,用这句话来总结我县泥金彩漆和清刀木雕的掌门人黄才良的学艺之路和“非遗”传承的保护工作再适合不过。作为掌门人的黄才良耗费40多年心血,融绘画、设计、雕刻、髹漆等多种技能于一身,创作大量优秀作品,参与重要展览。同时,与我县某职业中学合作,专门培养手工艺技术传承人。此外,他和团队一手打造的我县首座集展、产、研、教于一体的民营博物馆——东方艺术博物馆也将迎来“首秀”,开馆迎客。

  谋生习艺曲折多

  当下,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泥金彩漆和作为省级非遗项目的清刀木雕,越来越被人重视。可是在黄才良小时候,宁波乃至宁海一带,这样的技术工艺并不稀缺。据了解,清刀木雕技艺最早可追溯至西晋太康年间,那时,浙东地区既已出现此种佛像雕刻技艺。明清时此雕刻技艺达到鼎盛,大量的清刀木雕作品走下神坛,飞入寻常百姓家,被老一辈的宁海人唤作“清花板”,广泛适用于房梁、窗棂、床榻等木制结构的建筑或日用品之中。

  泥金彩漆展品

  但随着时代发展,习俗演变,这样的技艺因为市场萎缩,逐渐淘汰被人遗忘。以至于到后来被评为非遗项目,都让黄才良有点“意外”,后知后觉发现好像大多数做的人都走掉了,真正的传承人的确已经少得可怜。黄才良回忆最初学习泥金彩漆的原因,无非是迫于生计,为了能填饱肚子。17岁的他,凭借对美术的爱好,决心拜师学门手艺。“当时学手艺完全看市场,市场需要什么就去学什么,譬如漆匠啊,泥金彩漆、雕花,包括眠床,画画啊,根据农村里面结婚时的需要,他们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不像现在这样为了做泥金彩漆去学做这门手艺。”

  雕刻工具和作品

  1975年秋,黄才良正式拜宁海茶院张学笔为师学习泥金彩漆。随后的几年,市场上定做泥金彩漆的人越来越少,农村婚嫁,不再用红妆家具。因市场不景气,他在19岁的时候,又到宁海工艺美术厂,跟了师父周惠民学做朱金漆木雕。做了不到一年,黄才良在宁海工艺美术厂的年轻人中已是小有名气,在年轻辈中的花雕已算是好的。他更是凭借他的手艺,从美术厂的一名试用工做到了合同工。就在他正准备转正的时候,事情又生变故,适逢工厂改并,黄才良和众多的合同工、试用工一起“下岗”回了家。

  黄才良的“手艺事业”,可谓一波三折。最后迫于生计,他又恢复了四处奔波,没有固定单位,没有稳定场所的“卖艺岁月”。直到他后来去庙里雕菩萨,“手艺事业”才开始出现转机。1986年,他到华东师范大学进修,开始学习现代雕塑。学习的前两年脱产进修,后面一年未全脱产,他凭借手艺已经在赚钞票。当时的上海,一些高级宾馆都有涉外项目,黄才良在上海做的第一桩生意就是国际太平洋大酒店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让他挣到了正儿八经的“第一桶金”,也让他看到了坚持下去的希望。返回家乡的他创办了东方艺术社(1992年改为东方艺术品有限公司),主攻“清刀木雕”,产品远销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最终,他的作品被社会认可和尊重。2011年,宁波东方艺术品有限公司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2011年评为宁波市文化建设示范点,并列入“十二五”宁波市文化发展1235工程;2013年,黄才良和陈龙合作的“宁波泥金彩漆”作品获浙江省工艺最高奖——民间文艺映山红奖;2014年,“宁波泥金彩漆”作品获全国工艺最高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1] [2] [3] 下一页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县妇保院成立20周年文艺晚会精彩...
·构筑安全出行防线
·酒喝高了竟咬掉朋友耳朵
·台风“鲇鱼”已发货 本周转阴雨画风
·用镜头讲述“城事”之美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
·许家山大力推进精品村建设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加强“四周边”...
·美丽乡村建设创建载体升级
·现代服务业和招商引资培训开班
  图片推荐:
电影《故事之恋》拍摄正酣
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
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西餐大师炼成记
乐享春游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