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文艺频道  >  桃源桥  >  史海钩沉
     高级检索
 
“倒官殿”的由来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8年01月15日 10:31:28
阅读数:282 本文字数:1183 方木 摊开“东岙中心村村庄建设规划图”,其东北角有黄色圆圈一只,它就是“倒官殿”的标识。 三间破旧的平屋,孤零零地立在田野中,里面也只有一座小小的塑像,看起来毫不起眼;只有塑像边一块高达2米的假山太湖石,显得神秘突兀,飘起的红绸,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久远的历史。 东岙古称东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周、陈、娄、费四姓共聚一乡,开枝散叶,至北宋盛极一时。航帮经贸海外,周氏进士及第,塘上陈氏至十七世祖,亦人才辈出,有“南朝皇子孙,东州十八士”之誉。 其时,经济富庶,官场声隆,文人雅集,建一休闲聚会之所就提上了议事日程,族人众起响应,于是修花园,挖雪洞(地下室),大兴土木。据东州双门陈氏宗谱《雪洞长春》篇记载:“吾族一世祖至十七世祖,人才辈出,俗称十八双乌皂靴过钱塘江,而以人文聿起,门第崇隆,故觅村之东北族地,建雪洞为晏饮,而地面有花园假山,运太湖石筑之,可见雄伟辉煌。” 此后,地上假山花园,洞中避暑休闲,寒来暑往,众人谈古论今、饮酒赋诗、设宴待客,雪洞成了族人聚会和迎来送往的宴聚之所。有诗为证: 解组归田金谷开,飘然物外胜蓬莱; 酒深忘却三冬雪,甕暖时开数种梅; 迹比桃源传世远,行同紫府羡仙才; 壶中无限烟霞景,振古流今作晏台。 可惜好景不长,不知是建筑本身的原因,还是天灾人祸,临近春节的一个夜晚,雪洞突然塌陷,在场的十数个族中精英和回乡学士无一幸免,地面建筑亦毁于一旦。致使家族元气大伤,村民人心惶惶,一时间温柔乡竟成不祥之地,真可谓“人却不解苍天意,反误雅玉埋烟雨”。 古人迷信,于是特请瓯城东岳大师,做道场念佛经以慰亡灵,村民逐渐迁居樟仙庙地段,人称“上陈”。原址修建“道观殿”,以悼念罹难的族人。当时的道观古殿“雕楹书槛,幽邃雅析”,堪称东州第一殿,成了村民公认的朝拜场所,一时香客盈门,烟火鼎盛。诗称: 老柏青松自古新,为何祖庙供神灵。 谁知雪洞烟霞景,宛如桃源草木春。 月照空中清且静,亡灵安息佑子孙。 今朝故址依然在,不见当年览胜人。 这首诗道出了“道观殿”的来历、以及建造此殿的初衷,祖庙供神灵是为了亡灵安息佑子孙。它不只是一座殿,而是族人祭奠祖辈的一个场所,是对那场灾难的深切悼念,目的是超度亡灵而福佑子孙。“今朝故址依然在,不见当年览胜人”则表达了对祖辈辉煌业绩的追思,以此饮水思源激励后人! 古“道观殿”历经五朝而不倒,见证了历史的荣辱兴衰,延续了古村的文脉传承。村人口口相传,因知其缘由,故以“倒官殿”称之。 时光千年,沧海桑田。古道观殿也湮没在岁月的尘埃中,但依旧留在村人的怀念里。据东州双门陈氏宗谱《雪洞长春》篇记载:“后经唐上新木公发起,各人集资众助,修建平屋三间,以作镇邪祭奠之用。”虽与原貌差之其远,但至今香火未断。 1990年代末,有村人在“道观殿”旁耕作时,挖出一块高近2米、重达500公斤的太湖假山石,且周围散落成群,成了这段历史的最好佐证。
录入:袁慧敏  责任编辑:袁慧敏  稿源: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桥头胡C区块拆迁签约达95%
·收藏之乐
·茶院溪的灯光亮了
·美丽乡村吸引人
·让我们共同珍惜公共资源
·让爱在这个冬天绽放
·不畏严寒施工忙
·歌声迎新年 唱响新时代
·从后进村到新标杆
·四价宫颈癌疫苗来了 适合年龄20—...
  图片推荐:
电影《故事之恋》拍摄正酣
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
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西餐大师炼成记
乐享春游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