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一笔浸山水 深情寄家乡

——记画家潘飞仑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8年11月19日 09:44:42

  

潘飞仑作品

  3

  师承名门,潘飞仑对书画有一份自己的固执和坚持。“我学山水画,先后研习宋代的巨然、李成、董源,元代的黄公望、倪云林,明代的沈周,清代的王石谷、石溪、石涛、八大山人以及近代的潘天寿等。”潘飞仑并没有简单地重复老师潘天寿的路数,而是一往情深地筑基于传统山水的学习中,正是在充分理解大师们鉴古开今的渊源上,潘飞仑悟到,“画法从老师中来,又要不同于老师,要做到创新,有自己的风格”。

  潘飞仑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在“有创造力”的画家上面,为此,他精于研究、甘于寂寞。《一笔堂画语》中记录了他的心得:“学画要耐得住寂寞,等于要坐十年冷板凳。古代不少书画家,关门不出,或隐居山林,求得清静,专心研究书画,故成就很高。现在这种人太少了。”“冷落,被人遗忘,并非坏事,恰恰有更多的时间可用在研究画画上,是个好机会。”潘飞仑清醒地意识到,那些喧闹的“艺外之功”是对自己精进艺术道路的伤害。

  在这一点上,潘飞仑的儿子深有感触,“很多人跟父亲说,以他的水平和资历,画一些迎合市场需求的作品,更能名利双收,但父亲从来都不为所动。”在儿子眼里,父亲潘飞仑是一个画痴,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书画上。即便如今已是83岁高龄,仍痴心不改。

  在“三绝”、“四全”的基础上,潘飞仑还推崇“六合”,即诗、书、画、印、画史、画论融合在一起。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积淀的内涵必然会润泽到腕底的笔墨,从而提升书画家的艺术品位。有如此积淀,正是来自于他“坐冷板凳”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 袁银泽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