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人家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0年10月30日 10:17:13 |
赵安炉 记忆中,人民路以北至冠庄这一片宽广的土地上都是水稻田,一眼望不到边,在“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年代,这里被誉为“宁海的北粮仓”,冠庄就设有一个国家粮库。时过境迁,现在“宁海的北粮仓”已见不到一丘的稻田,全都建了路、造了房、挖了湖,发展成宁海新城市中心。 宁海已成为宁波市南部中心城市,在市区难觅稻田的踪影。在秋天,枫红稻黄几乎是这个季节的主旋律,若是秋天里没看过金黄殷实的稻田,恐怕就少了一份敦厚,秋的味道也就寡淡了许多。好在乡下还是有许多稻田的,比如一市、茶院、长街、桑洲和双峰等地,既有平原上的稻田,亦有依坡而修的梯田。 晨雾锁山,正在耕耘的水牛,三两农人蹶着屁股把绿油油的秧苗插进晶亮的水田里,纵横交错,井然有序,仿佛一个书家从容地书写着楷书;秋阳下,漫山遍野一片片一块块稻田像是铺上了一层黄金;收割时,农家挥动双臂,一记一记往稻桶里打稻,金灿灿的谷粒扑扑而下……这些场景都是摄影人喜欢去捕捉的画面。 记得第一次拍摄稻田是去一市,翻过状元峰,散落在山间的梯田也不成规模,虽然没拍到中意的片子,倒是心中装满了秋色。当日晚上,摄影群里有人说王爱山的梯田好看,能出片。次日,便去了王爱山,果然,山冈上的稻田,层层叠叠,长长短短,方方圆圆,错落有致,如画一般。《王爱秋浓》便是那日拍到的,是我较喜欢的一幅秋景。 上周末,又去王爱,没掐准时间,稻子大部分都已收割,无心拍摄,便走进筋竹庵转一转。当年徐霞客借宿过的简陋的庵舍早已灰飞烟灭,现在的筋竹庵黄墙黑瓦,流金溢彩,即使徐霞客再世亦是无法相识了的。庵里所植的牡丹已枯萎,各种颜色的鲤鱼在狭长的池里悠闲晃尾。出了庵,从车里取出快餐,走进路边的竹林,岩石当桌地作椅,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投下来,恍若隔世,这顿野餐和着秋风吃得极舒心,尽管没酒。吃罢,把身体放在落满竹叶的地上,脱了鞋枕着头,点一支烟,刷朋友圈,忽然见到一条消息,三门横渡镇和亭旁枧头村有稻田,并有附图,好美,心动。 一个小时后至三门横渡镇,起飞“雪歌2号”无人飞机,只见崇山峻岭间一条大溪宛若出海的蛟龙飞腾而来,在此汇入健跳港尾,大溪边绵延数公里长的一大片平原,除了村落,全是稻田,阡陌间,一垄垄一丘丘一片金黄,十分的壮观。看着这景,我突然激动得几乎模糊了视线。我不停地构图按快门,直到“雪歌2号”自动返航,在这20多分钟的时间里,心无杂念全神贯注,几乎大气都不敢出,我怕,我怕惊动了这番美景。飞机落地时,才发觉自己一直站在太阳底下,汗水湿透了衣衫。 每每写完一幅字,贴上墙,然后点一支烟,看一看,对章法、结体、线条、点画、浓淡等一一推敲,若是不合心意,便铺纸重写,要是相对满意便钤上印章。摄影也如此,拍了一组照片后,也会习惯地点上一支烟,微闭双眼,在脑海里重新回放刚才所拍摄的画面,哪几张的构图和景色是最出彩的。当时,脑海里又呈现出那张最得意的构图:整个画面全是阡陌纵横的金色稻田,农舍位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红色的房顶在一片金色的稻田和绿树衬映下格外醒目,成了视觉中心点,当时脑子里就跳出一个题目《稻香人家》。外出拍摄,能拍到一张较得意的照片,心里便涌起一股满足感来。 把烟蒂扔在路边,用脚尖踮一下,拍拍屁股,收拾行当,赶在太阳斜西前到亭旁枧头村拍梯田。点开地图,导航领路,摇下车窗,微风拂来,乡野清新的气息和着稻谷的香味扑鼻而来,心神为之一振。不久便是盘山路,不知翻越多少山岭,弯了多少条弯,才到了枧头村。枧头村坐落在一座大山的山腰上,村庄不大,估摸着也就百十户人家吧,房子依山而建,虽然缺乏整齐,倒也错落有致,村边就是网上说的梯田,规模不大,倒是小而精致。路边停有三五辆车,可能也是慕名而来看梯田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梯田无疑就是此处的仙了。 |
录入:袁慧敏 责任编辑:袁慧敏 稿源: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