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新闻网讯 从孩子王到来料加工经纪人,虽然职业角色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何伟凤身上唯一不变的是那股子永不服输的劲头,以及脸上永远灿烂的笑容。
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何伟凤走上了来料加工这条创业之路。在朋友的服装厂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后,何伟凤在城区租了厂房,招来10来个工人,成立了服装来料加工点。因为服装对于车工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而好的车工又很难找,再加上服装的活儿又难做,工人赚得少,自然不愿意多干,往往是招来没多久工人又跑了。为了赶单子,何伟凤就自己下车间干,凌晨二三点钟睡觉是常有的事情。跑业务——找工人——下车间,一年来,原本就娇小的何伟凤更加瘦弱了,第一年的利润付了房租、工人工资基本所剩无几,买电动缝纫机的钱都没赚回来。但是何伟凤并没有因为第一年的出师不利而气馁。为了方便招工,节约成本,何伟凤想到丈夫工作的地方——胡陈乡。胡陈乡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里留有不少中老年人,而他们平时又没有什么职业,如果把来料加工点搬到胡陈乡,用工这一难题就解决了,而且房租也比城区便宜。2005年,何伟凤把来料加工点搬到了胡陈乡岙里王村,起先接的单子也基本是服装类的,但由于这活儿不好做,一些妇女做了几天觉得没什么赚头,就又宁可在家待着不愿意来上班了。这下何伟凤又着急了,四处跑业务,接新的单子。后来与一家经营卫浴产品的企业接上了头,经过多次洽谈,终于将他们的单子接下来。卫浴产品相对于服装类产品而言技术难度较低,即便是对缝纫技术不熟悉的人只要稍微培训一下就可以上手,周边的妇女闻讯后,又纷纷赶来上班。一年下来,做得好的工人可以赚到2.5万元左右,一般的也有万把块的收入。再加上,产品还要经过一道穿钢丝的程序,所以附近村里的一些人就将半成品拿回家去做,这样一来,老人、孩子都可以帮上忙。眼看着加工点的业务蒸蒸日上,何伟凤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想着既然办了厂子,就应该有管理厂子的一个套路。为此,她还制定了“厂规”:不擅自离岗的发全勤奖,产品质量好的再奖励……这样一来,工人又有意见了:“我们到这儿来上班,图的就是自在,如果有那么多的规章制度,那我们还是不要来上班了。”听到工人们的意见后,何伟凤只能因地制宜,将一些不符合农村妇女的规矩统统拿掉。“既然把加工点放在这里,就该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现在我已经和那些妇女打成一片了,她们有什么想法也乐得跟我说。”何伟凤说道。
现在,何伟凤已经在胡陈乡设立了两个加工点,每个加工点都有专人负责,自己除了接业务、送产品外,还在两个加工点跑来跑去。“虽然工作忙一点,但是非常有成就感,现在加工点的工人有20多个,将半成品拿回家穿钢丝的至少有五六十名,每年发放的工资在60多万元。通过来料加工改善自己生活的同时,也让周边的待业妇女赚点零花钱,这是我最大的满足。”何伟凤这样说道。 (记者潘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