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长街镇长街村的杨亚群2010年11月份在村里设立了一个来料加工点,专门从事太阳伞加工。现在已经有20多台缝纫电车,去年光加工费就发放了40多万元。“以前都是在别人厂里打打工,现在自己创业虽然辛苦点,但其中的乐趣也是以前无法体会的。”日前,杨亚群这样告诉记者。
1995年,长街镇东港村王夏芬在该镇设立了第一个五金加工点,员工都是本村以及邻村的村民。“在我这里上下班很自由,因为都有小孩和家庭要照顾,大家都是忙好了家里的事情再过来,只有在赶货的时候才需要大家加个班。现在,工人每人平均工资近2000元。”王夏芬说。至2006年,长街镇来料加工点发展至20多个,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具来料加工产业,越来越多的农户转行当起了来料加工经纪人。胸卡夹组装、票夹组装……长街镇依托我县中国文具产业基地的优势和辐射功能,让一批留守在家、劳动技能相对较弱的农村妇女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该镇妇联主席胡颖琼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激发群众的创业热情,镇里以成人学校、来料加工点为主阵地,对经纪人进行培训,引导好来料加工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助推来料加工产业的发展。目前,长街镇已设立近60个来料加工点,村村设立来料加工点,加工产品涉及文具、五金、服装、汽车饰品等,从事来料加工的人员近2000人,去年这些从业人员每人可增收近2万元。来料加工为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重要渠道。
胡颖琼告诉记者,以前开设培训班还需要镇里的干部发动村民参加,现在都是主动过来参加培训。来料加工点经纪人的干劲十足,自己跑企业、揽业务。“我们经纪人除了可以参加免费培训外,一年下来做得好的,县里还有一定的奖励措施,大大提高了我们创业的积极性。”从事汽车方向盘套加工的女经纪人王爱君这样说道。(记者潘旭婷 通讯员苏敏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