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2012年高考一模语文独家逐题解读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2-04-09 15:25 |
考虑到目前中学生古文水平整体偏低,命题既要起到指挥棒的引导作用,同时也不宜在本部分考察过难的题目,应在命题时着重考察学生基本古文能力(主要是词语积累与语法),着重强调对考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察。第6小题一般是词语解释,不宜出现偏怪词,尽量结合学生语法考察词义是比较好的命题思路,比如本题实际上是考察名词活用问题,偏重学生基础能力,难度不大,但考得很扎实;第7题一般设置一道虚词意义用法考察题,将选文与课本中的某些句子进行对比,最好体现知识迁移能力,还是强调对考生语法能力的考察。平时训练时,应打破对语法教学的不屑,不能为了求得所谓的素质教育或新课标,让学生连最基本的古文语法都不甚了解,传统的文言虚词教学应该以比较扎实的方式进行,这十几个虚词,学生既应该掌握其义项,同时又应该了解其每个义项的例子并进行背诵,实际上文言实词可以采用理解记忆的方法,在阅读中这往往并不是真正的障碍,而文言虚词实际上对一个人能否读懂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言背后的思维问题也就是语言哲学问题十分关键,因此考生应该在虚词学习上更花些功夫,努力将文言语法(其实很多情况下与学生英语语法教学内容有非常相似的地方)学好,这样才能应对此类试题。8、9两题的命题方法和做题思路也可以参考下面社科文选择题的命题方法。 题目精解 6、C本题具有极好区分度,充分体现出命题的选拔性。干扰性选项为A,一般学生在做题时候会习惯性地将不齿与他们熟悉的“不耻”联系在一起,更关键的是,本题这个位置按照“不耻”的意思解释还能解释的通。大部分学生容易将其理解成看不起、看不上、不愿与之交流等意思;而实际上,齿的本意就是像牙齿一样排列,这里就是指并列。本题错误选项为C;按照汉语语言的对应原则,相错应该与前面的相磋对应,而考生容易知道切磋的意思,切磋之意肯定与所谓的“批评”完全不是一回事,因此容易看出C是错误的。本题预计难度为0.2左右。 7、B A项明显“贤之”是名词动用,与第一个贤的名词属性在用法上不一样;C项第一句“且”表示并列,而后面的“且”则表示递进;D项较有迷惑性,表面看两个“所”字都有名词性,不过第二个句子中所字本身就是名词;而第一个句字中,不是“所”有名词性,而是它后面的那个动词“爱”因为被放在了所字短语中才具有了名词性,所字本身就是“所字短语”中的构成部分,它不是名词。 8.B 9.A 【参考译文】鄞州有一位超凡脱俗的读书人,叫骆以大先生,(他)相貌威严,气节刚正,举止严厉,言语率直,学识广博,见闻丰富,特立独行,不与世俗之人应付周旋,(如果与他)一句话不投机,一件事情不和洽,他就会不高兴地离开,一辈子都不再(与世俗之人)同列。因此世间的读书人,很少有人能合乎他的心意,(而骆先生也)以同这类人成为知心朋友为耻辱。然而骆先生唯独把菊花视为好朋友。 每年都会在他的小斋外面,成排成列地种上几百株菊花,春天锄草,夏天灌溉,秋天的时候就把菊花的枝干编起来,像屏风一样地排列着。当天气开始变冷的时候,菊花盛开了,他就披上鹤氅,戴上折角巾,拿着九节杖,漫步园中。看见菊花那隐而不露的姿态、刚劲不阿的气质,看见菊花迎风傲霜,就想到磨砺自己的节操,身处艰难困苦而不屈服;看见菊花(即便是)长于泥土,(也开得)纯净金黄毫无杂质,就想到要保持纯正的本色自我坚守,让君子敬仰,让小人畏惧;看见菊花早上培土晚上盛开,不与其它花竞争,就想到自己也要举止谦让,谦退可以没有过失,进用会有所悔恨;闻到菊花那甘甜的味道,芳馨的气息,看到菊花那高洁的品质,耿介的性情,就想到自己也要积蓄力量,待时而发,生活在俗世之中洁身自好,不与平凡庸常之辈在这世上为伍。所有这几种品质,一旦自己有跟菊花不一样的,就因此徘徊于花前,或抬头观望,或低头沉思,又惭愧又自责,一定要达到物我两忘,彼此亲密无间的境界,然后跟这些菊花相守在寂静的窗边,一起相伴到草木凋零的时节,就如和自己的朋友用道义相互切磋,用德行相互砥砺一样,不知道自己的情感已经与菊花完全相通,自己也仿佛化身为菊花了。像这样,菊花啊,先生啊,真正成为贤友良朋了。 菊花只是具有贤友良朋的特征,先生尚且这样喜爱它,更何况世间的贤能之士呢?所以,世上没有贤能之人就罢了,有就一定会被先生喜爱,就像喜爱这菊花一样。先生喜爱贤能之人的心意,难道真的与喜爱菊花的心意有什么不同吗?唉!菊花不能把自己当做贤能之士,只有先生认为它贤能;士人不能知道自己不贤能,只有先生能知道他不贤能。贤能之人我就爱它,不贤能的人我就远离他。唉!哪里有像菊花一样贤能的“陶潜”同我一起谈论先生的交友之道呢? 第Ⅱ卷(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阅读延伸题:文中“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句表现了骆先生处世之道,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加以说明,并谈谈你对这种处世之道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命题思路点拨 预计难度0.55 预计区分度0.68 命题意图本题有意将区分度也做了预计,意思是强调该类题目虽然整体难度并不大,在设问上也非常清楚,但却可以因为学生在作答时的表述不同而产生完全不同的答案内容,评卷人依据学生的不同答案即可较好区分出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所以虽然难度并不算大,却应该有着较好的区分度。很多命题人对“阅读延伸”这几个字理解不妥当。应注意,在满分10分的题目中,应有2分左右分配给“阅读延伸”中的“阅读”,即根据文章本来内容或文章主题作答,这部分学生是不能谈个人观点的;之后的8分分配给“阅读延伸”中的“延伸”,此时学生必须根据原文内容向更深入一步的观点进发,否则如果仍然仅仅依据原文回答而没有个人“延伸”出的观点,也不应视作高分答案。给定答案说明时,命题人一般应明确指出考生答案特别是对论点的分析一定不能是对论点简单的重复,特别是对论点翻来覆去的正反论证,这样有凑字之嫌,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为令人遗憾的能力缺陷。正如作文命题与阅卷中我们极力反对学生套作一样;阅读延伸题目我们极力反对学生为了写满200字而拼凑答案,我们要求学生在对论点的论述过程中能够在逻辑思维上做到层层递进,将论点从不同侧面详细论证,而不是反复强调论点,这是阅读延伸题目的基本要求。另外在答案设置上,举例部分一般占到2—3分比较合适,很多学生不会论证,直接以举例方式开始“延伸”,这是基本说话能力的缺失,不懂得将一个观点完整的说完需要论点—论证—论据—结论这个过程,而仅仅只有论据,这样的答案一般给分2—3分比较合适。总是,随着北京卷阅读延伸题目的逐渐成熟,我希望命题者在给定答案的时候能够进一步详细起来,不要将对考生答案的最终裁决都压在阅卷人那里,让考试信度最大程度得到保证。 |
录入: 罗孙志 责任编辑: 罗孙志 稿源: 北京新东方学校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