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奇测幽:不畏艰险 |
追寻的,不仅是一部行者的路书,还有对美好风物一生的记录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2-05-20 07:47 |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摘自《徐霞客游记》之《游天台山日记》 “普定城垣峻整,街衢宏阔;南半里,有桥,又南半里,有层楼跨街,市集甚盛。”——摘自《徐霞客游记》之《黔游日记》 尽管宁海是《徐霞客游记》开篇之地,但对于县城面貌的描述,徐霞客只用了24个字。 用这24个字,宁海县十年磨一剑,把“5·19”变成了中国旅游日,把自己变成了中国旅游日发源地。近日,宁海又再次向世人发出呼声,倡议徐霞客游线相关节点城市,共同参与徐霞客游线申遗。 志愿小组此行,亦伴着许多声音,赞同、不赞同,甚至讥笑。但敢想、敢做、敢闯的宁海人,深知徐霞客元素对地方发展旅游业、提高城市知名度的重要性,也悉心经营着手中掌握的徐霞客资源。 在户外徒步旅行日渐兴盛的今天,徐霞客被驴友们奉为“开山鼻祖”,称其是中国最早的“背包客”。驴友们惯于集体行动,但399年前徐霞客开启的,却是一段漫长孤独的苦旅。 在安顺县,我们遇到了一位痴情于徐霞客研究的学者——丁武光。在他慷慨激昂的叙述中,我们仿佛穿越到了374年前。 1638年3月27日,53岁的徐霞客离开广西,从独山进入贵州。当时正值土司争斗,盗贼四起,剽掠时有发生。一路上,徐霞客举步维艰,曾四次更换担夫。每个担夫皆因害怕遭抢,半路弃担而逃,徐霞客只得同仆人一道涉险而行,摸黑走路,“无茅无饭而卧”。 丁武光说,徐霞客的贵州之旅,是真正意义上的发现之旅。在此之前,没有一位历史名人青睐过贵州的山川,也没有任何一部历史名著渲染过贵州的风景。当年,徐霞客可直接进入云南,但他却坚持绕道,历经艰险来到贵州,这是贵州的幸事。而他给安顺城留下的28个字,为后人无数次引用。 在长达30余年的旅行中,徐霞客曾三遇盗窃,多次断粮,几次差点丧命异乡。然而,一旦遇到奇山异水,徐霞客就立即神采奕奕,忘却一切艰难困苦。 “尽管屡遭险情,但他依然把美丽的文字,留在了游记中。读着这些文字,真是让人感慨万千。难以想象,是山野林泉之美掩盖了徐霞客肉体的伤痛,还是原生态的自然山水升华了他的境界?他的高旷远达,何人能及!”丁武光说。 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不仅是一部行者的路书,还有对美好风物一生的记录和追求。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浙江日报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