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插上艺术的翅膀 |
潘天寿艺术幼儿园幼儿教育融入特色文化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3-05-31 09:43 |
“先把奶油敷在蛋糕上,然后一只手转动转盘,另一只手拿好抹刀把奶油抹匀……”老师一边讲解做蛋糕的要领,一边亲身示范,戴着厨帽、围着围裙的小朋友则认真地现学现做!转眼间一个漂亮的小蛋糕就做好了,欢笑声回荡在小厨房内。 这是潘天寿艺术幼儿园开展的“六一”活动之一,也是该园把幼儿教育融入特色文化的教育模式的一个实践。近日,记者走进这所把艺术育人融入到视觉、听觉、体育的幼儿园,了解幼师们怎样给孩子插上艺术的翅膀,从中体验孩子们的快乐。 视觉艺术让环境会说话 通透的环境,自制的挂饰,创意的区角,泥块、石头、稻草、木头……在潘天寿艺术幼儿园里,处处能看到充满乡土气息的活教材,时时能感受幼师们的独具匠心。 “艺术,不是简单的技能,更是一种人的内在的文化。”园长王秀玲告诉记者,在孩子入园的头一天,他们并不急着上技能课,而是开展一场“我是谁”的大讨论,让孩子知道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自身怎样定位,从而树立他们“主人翁”的意识,学会爱护花草,爱护公共设施,爱护身边的人。 木工 如果说“我是谁”的讨论是一种语言的直接教育,那环境的营造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个楼层都有不同的主题设定。”王秀玲坦言,由于场地有限,所以每个区角都要利用好。“蜡染吧、石头坊、树叶画……都是精心布置。”王秀玲表示,幼儿园有专门的美术组,区域的大部分物品几乎都是废旧物品自制,丢弃的可乐瓶,过期的报纸,海边的泥土,农村随处可见的稻草等成了可利用的资源。 美术教学上,该园秉承了国画大师潘天寿的艺术追求。在2009年出版的《幼儿美术作品集》中,记者惊奇地发现:画册里有传承潘天寿的水墨画;有凸显现代创意的版画、漫画、线描画、玻璃画;有反映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教育思想的手工刺绣画;还有孩子自己创造的泼彩、抹布、粉沥等五彩缤纷的意象画。 “这些都来源于‘让环境会说话’的成果。”美术学科组长王晓虹说,对于孩子们的绘画,他们没有设定条条框框,授予固定技法,而是让孩子们凭自己的想象、意趣对所见、所闻、所感进行再创作。所以,园里的孩子可以在纸上、树皮、叶子、石头、竹筒上作画;也可以在墙壁、布帛、蛋壳上挥洒;甚至连面粉、牛奶汁都成了他们作画的材料。于是,除了常规的水墨画,孩子们的“面粉画”、“牛奶画”更是开了大人的眼界,让人惊叹他们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扎染 在原有的硬件条件下,园方还发挥环境的最大教育功效,让幼儿学着与环境对话。“农家水车”,给孩子演绎水流动功能的作用;独具风貌的环形树屋,珍藏着幼儿无尽的秘密和梦想;融古朴、时尚于一体的潘幼小厨,是孩子们对真实生活、技能的直接操作和体验;汽车、飞机、小船等木工作品,是孩子自己创造的一道环境创设风景线。 王秀玲说,环境是会说话的,而环境熏陶在幼儿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环境有艺术风格、课程有艺术元素、教师有艺术才能、幼儿有艺术情趣是他们一致所追求的。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