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业 良心事业 |
——走进宁波草湖食品有限公司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3-12-25 13:37 |
文/王方 图/惠广亮 消费者代表参观“草湖食品”生产流程。 打开百度,检索“草湖”词条,有两大热点:一为跃龙街道草湖村,这个有草有湖的村庄,近年连获省卫生村庄、市新农村示范村、县十佳和谐村庄荣誉;二为宁波草湖食品有限公司,大大小小的荣誉一长串:浙江省公众满意质量诚信双优单位、宁波市著名商标、宁海县食品协会会长单位……不一而足,其中的省诚信企业,全宁波市食品行业,只有“草湖食品”一家,浙江老字号,全宁海县食品行业,也只有“草湖食品”一家! 昨日,风和日丽。记者走进宁波草湖食品有限公司,去探访“草湖食品”从小作坊到规模企业的奥秘。 万事开头难 “草湖食品”董事长王林章话不多,可用“沉稳”两个字来概括,和他的妻子、“草湖食品”总经理范根芬的快人快语,恰成对比。范根芬在女企业家群体中,是个头上罩着“宁波市三八红旗手”、“宁海县优秀人大代表”诸多光环的名人,但在她丈夫面前,却没有先声夺人的架势。王林章端坐在大板桌前,范根芬则掇条小凳子,小鸟依人般坐在旁边,这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王林章、范根芬夫妇是草湖村人。30年前,一在宁海食品厂,一在红旗塑料厂,是名副其实的“上班族”。王林章精通食品加工业务,对信息尤其重视,范根芬则有胆有识。那年月,正是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人对国营、集体“铁饭碗”还恋恋不舍,王林章夫妇则敏锐地嗅出了时代变革带来的商机。王林章认为:搭准时代的脉搏,才能改写自己的命运。范根芬则直白地说:做吃的东西,肯定是个朝阳产业!夫妻俩说干就干,丢掉“铁饭碗”,办起了“草湖食品厂”。这是1983年的事。 万事开头难。说是草湖食品厂,其实只有一台烘箱、一台打蛋机,笼笼总总只有5000元家当。王林章主外,负责销售;范根芬主内,掌管技术上的诸多事儿。开始的时候,王林章用自行车把面包、蛋糕送到城关,人家反映蛮好,说蛮好吃,价格也公道。一星期以后,送货范围扩大到黄坛等“西路角”,人家反映也蛮好。再后来,王林章的自行车驮着食品箱到西门路廊,喝口水的工夫,面包蛋糕就被买光了。 消费者认可,夫妻俩的胆子也大了,做出的面包、蛋糕越来越多,自行车驮不动了,王林章就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接着送货。 “两年时间里,我们赚了两万元钱,那时候,这是个不得了的数字。”王林章总结道:除了好吃、价格公道,那时候我们就特别讲究清爽,烂糊生活勿做的,虽然还没有概括成“食品企业、良心事业”这样的信条,但那是吃的东西啊,卫生是最起码的! 范根芬指着王林章插话:这和人的性格也有关系,他就是一个清爽人。如果走到家里他感到欠清爽,会马上动手,把烟缸洗清爽,把地板拖清爽…… 草湖食品厂在草湖村办了5年,日渐红火,1986年夫妻俩还造了新房子,过起了“人勤年丰”的好日子。到1988年,为了配送方便,再不能把食品厂蜗居在草湖村啦,夫妻俩在县城环城西路买下新厂房。 也在这一年,王林章、范根芬夫妇赴上海,参加全国食品展览会。这是第一届全国食品展览会,参展的都是名牌大厂。虽然当时在宁海县街,草湖食品名气很大,但到上海,只能算小作坊。他们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看得眼花缭乱,但他们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认真地学、拼命地记。王林章尤其对产品、原料、设备感兴趣。这里的食品机械,代表了当时国内的最高水准。有些设备太贵,他们买不起,王林章就把关键部位在笔记本上画了草图,带回来琢磨。 从草创时期开始,范根芬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要办好一家企业,质量和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虽然是“老板娘”,但范根芬整整在车间做了9年!所以,哪里的粉不对路,哪里的糖少加了,哪里太油,她马上就能知道。许多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老师傅”被人挖走,就乱了套。但在“草湖食品”,30年、20年的老师傅很多,也不怕被人挖走,因为“老板娘”在技术上样样拿得起、放得下。 虽然还是小作坊,但那是王林章夫妇用智慧和血汗拓展出的事业的舞台。虽然仍有风浪,但夫妇俩毕竟已经风浪的锤炼。他们麾下的那支队伍,也不再是初试锋芒的新军,而是被先进的理念和严明的管理凝聚起来的团队。王林章有缜密的思考,范根芬勇于开拓,他们带着团队,走出了有草有湖的草湖村,向“创立百年企业、百年品牌”的漫长征旅进发!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