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石 |
余英溪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4-09-22 09:28 |
柔石铜像 最早得知柔石这个名字,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节选),写到柔石和冯铿女士,课文下面细小的文字简单注解了柔石:左翼青年作家,被当时国民党政府暗杀,年仅二十九岁。 那时,正值文革,文化饥荒,年少的我不知道柔石的《二月》与《为奴隶的母亲》,那是禁书。多年后,才读他的《为奴隶的母亲》,文字充满对女性同情怜惜无奈的复杂情感,为女人的低微地位及被男权压迫的悲惨命运呐喊;看电影《早春二月》,柔石、萧涧秋及演员孙道临,联想一起,对柔石有了丰富的具象:天性善良,情感细腻,温文尔雅。 走进柔石故居,目睹件件遗物,经岁月风化,已然脆弱,不敢触摸;柔中带刚的手迹,感知他对文学的拳拳之心;圆圆镜片后面那双眼睛,郁抑迷茫,柔和慈爱,与之相撞,心便柔情似水,用现代词形容,这是个真正的暖男。 柔石故居 细细解读《柔石传记》,他短暂生命的几幅画面,时时在脑海里定格,背景厚重灰暗,一生为女人命运奋争的他,却呵护不了三位他最亲密女人的命运,最终让她们饱受身心磨难。 画面一,应顺乡俗,柔石早早成亲,在外求学的他,与年长两岁的妻子隔阂渐深,善良如他,天性怜香惜玉,更不会伤害妻子,“你是个裹足的小孩子,我虽是能攀援藤树的男童,对你实在无能为力,扶上高枝”,挣扎着让妻子走进自己的境界中,在灯下努力《课妻》。写一封封感情丰沛的家书,让妻子认字、描摹,用心用情构筑夫妻间日渐淡漠的感情。 上海滩与妻子离别时,乌云欲雨,拿着布伞气喘吁吁奔到码头,把伞塞到妻子手里,没有惜别的依依情话,妻子能感知的是伞把上夫君暖暖的余温。不久妻子成了他《二月》中的悲剧人物——寡妇文嫂,且比文嫂更不幸,她没有遇上潇涧秋那样的好心人,只有一把难挡狂风骤雨的布伞,陪她走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直至孤独离开人世。 画面二,回家为母亲做六十大寿,在外居无定所,生活拮据的他,万分节俭,才攒了钱,给母亲买了一张摇椅,不怕路途遥远,携带不便,掮着一份孝心,奔赴家乡,其时母亲双目失明,把母亲扶上摇椅,轻轻摇着,一如当初母亲摇着摇篮里的自己,冥冥之中上苍暗示,此去关山遥远,路途漫漫。这是他和母亲和家人相聚最长的时日,整整一周,却成最后诀别,来年二月不幸遇难。 六年后,不知实情的母亲临终游离之际,还在苦苦等待儿子回家。双手抚着摇椅,呼唤他的乳名,母子血肉相连,不见儿子不忍撒手人寰的母亲,久久不能瞑目,殊不知儿子的尸骨早已散落异乡寒土,唯有那不安的灵魂,焦灼盘旋在故乡上空,在清晨的曦光中,在广袤的田野里,穿越寒夜的灵魂,轻轻摇着母亲的摇椅,在奈何桥上等待母亲,搀扶慈母步入天堂…… 画面三,腼腆内向的柔石,在黑暗混乱的岁月里,遭逢了为之向往的恋情,志趣一致的冯铿闯进他的生活。冯铿热情大方,主动积极,他们的恋情即刻碰出火花。 简陋的租屋里,他们嬉戏幸福的笑声,从上海憋窄的巷子里窜出去,阴霾沉沉的天色里划出一道道绚丽的光彩。然而阴险狡诈卖友求荣的魔掌,正悄悄伸向这对涉世尚浅的恋人,在一次左联文友聚会上双双被捕入狱。 狱中,放风时,看到冯铿青紫浮肿的脸,他心如刀割,想去抚摸恋人受伤的脸,然而手脚紧锁铁镣,生死难欲。为求生为冯妹,托人写信到家兄处筹集赎金,亲友们还在奔走设法营救时,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或八日)深夜或凌晨,这对年轻恋人和他们的文友,在上海龙华的荒地上被秘密枪杀,柔石身中十弹(据载,连日雪飘,那是本世纪来最寒冷的一天。)当生命消失的刹那,他一定想到了双目失明的慈母,想到了年少结发的妻子,想到了嗷嗷等哺的儿女…… 祈祷他们如梁祝般化蝶轻扬,飞回故里,然而千年的世俗观念,给他们的恋情铐上沉重的翅膀,半个多世纪里,他俩的恋情,讳莫如深,直到21世纪,才被大家所理解。 柔石离开我们很久很久了,他已化作春风化作泥土化作溪水化作花草化作空气……但无论过去多久,笔者认为作为宁海人,我们都应该记住柔石,他不仅是革命烈士是作家,也是儿子是兄长是恋人是丈夫是父亲。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