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走”了,人回来了 |
山坳小村清新迎客来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01月29日 08:32:01 |
1月28日,是冷空气袭来降温的第一天,阴沉沉的天,呼呼的北风,更让人感觉阴冷。但是跃龙街道赵溪村任家岙自然村76岁的麻大娘却忙个不停,擦窗台,清扫院落。“马上要放寒假了,小孙女放假回来,说是要在我这里住几天。”麻大娘乐呵呵地说。 原来,麻大娘的子女都住在城区,只能在假期过来探望。“现在要跟孩子见一面也难的,有时候他们过来看我放下东西就走,连饭都不吃。”麻大娘说起这些不免紧锁了眉头。说起其中的缘由,麻大娘打开了话匣子。原来,村里从村口到村后山腰1.5公里的路程,几乎角角落落都养着猪,有的养猪棚没地方建,就干脆租块地,搭个简易棚养猪,多的时候全村养猪户就有40多户,养猪近万头。甚至不少外来养猪户也把任家岙当成了“养猪基地”纷纷迁过来,一时任家岙成了“臭名”远扬的养猪村。“别说村里的水沟黑得发臭,到了夏天家里苍蝇蚊子都能打架。这样的地方,你说孩子来了能住吗?”麻大娘说。为此,村里不少人还多次到街道反映,每次街道人大代表接访的时候,反映任家岙村养猪污染的意见最多。 2014年,跃龙街道全范围被列入禁养区,要求全面关停畜禽养殖。当年,该街道集中组织力量,明确时间节点督办。“刚开始的时候,养猪户们都不理解,但是跟他们分析情况,做通思想工作后,大多数还是支持的。”街道五水共治办公室工作人员娄泱泱说。“你看,这些以前都是搭猪棚的地方。”随着娄泱泱的指引,记者看到,任家岙原本养猪户搭的猪棚早已拆除,零星剩下的几户人家也都表示等猪出栏了或是搬迁,或是转行。 “嘟嘟嘟”,随着一阵马达声,原来村民任胜利开着小货轮载着泔水桶准备去取泔水。他告诉记者,自己养了七八年猪,现在猪场搬到了宜养区。“虽然来去不方便,但是我们搬走了,村里环境确实好起来了,自己住着也舒服啊。”而已经养了将近20年猪的任雨通,最近正忙着和儿子任成除商量转行的事情。儿子跟他说,接下来可能转行去种菌菇和蔬菜。“养猪养了那么多年,感情肯定是有的。但是村里环境变好了,我们也开心,老人家嘛,不图别的,子孙后代住着舒服就好。”简单的话语,从这位老人的口中说出,何尝不是一种生命的豁达。 任家岙村的猪迁“走”了,村里也环境变好了。现在村里投资300余万元,正在建造一条长1.5公里,宽5米左右的通村路。“以后路造好了,你们可以经常过来玩了,我们村周围都是山,风景还是不错的。”任雨通热情地邀约。得知村里的猪迁“走”了,不少村民还纷纷向村里提交申请,审批地基,想建造新房子。“其实大家都喜欢住在村里,以前主要是被这臭气熏走了。”任雨通笑着说。 一汪清泉,一条山路,一片竹海,任家岙犹如一位被藏匿已久的少女,现在正拭去落在脸上的尘埃,重新焕发出迷人的风采,正慢慢地向世人露出久违的笑容。 (记者潘旭婷通讯员华建平)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