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的旅游之缘 |
童章回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03月13日 09:06:26 |
宁海,是游圣徐霞客(1586——1641)纪游开篇之地。探究徐霞客选宁海开篇的原因,除了地理上为祖国南龙东首之台岳的东大门以外,还有文化上又是神仙、养生、宗教毕集之因,具有深厚的旅游之缘。 徐霞客纪游开篇之城 明代万历四十一年(1613)三月晦(5月19日),徐霞客自宁海出西门开篇纪游。前期(1613—1633)游历了天台山、雁荡山、黄山、武夷山、五台山、恒山等地,其中天台山、雁荡山、黄山与福建四处游两次,写成游记第一卷;后期(1636—1639)游历了今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省,至崇祯十二年九月十四日,到云南丽江西来寺止,写成游记第二至第十卷,60多万字的游记完成。这一条徐霞客旅游古道的起点在宁海,终点在丽江。宁海于1997年查出5月19日为纪游开篇日,经10多年全国徐霞客研究学者、文化界、各级领导的努力争取, “5·19”被定为中国旅游日。从此,徐霞客的名字同宁海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条游圣旅游古道,2006年11月由宁海首先提出,2007年5月宁海、丽江、江阴等游线节点城市联合倡议,正在申办世界文化遗产。古道宁海段从西门,经暗岩、黄坛、岵岫岭、梁皇、岔路、松门岭、王爱山、鸡冠尖、天龙坪的百里卵石小道以及路廊、小桥均已修复,纳入宁海长达500公里的首个国家健身登山步道。城南的徐霞客大道,成了生态宁海的城市名片,徐霞客大道延伸段和徐霞客公园正在拓展中。 朝鲜崔溥漂海转折之地 明代弘治元年(1488)闰正月,朝鲜弘文馆副校理崔溥(字锦南,1454—1504),在出任济州岛推刷敬差官时,接到父亲死讯,率从属42人乘船回京城平壤奔丧。初三日漂入大海中,14天中,历尽艰险,后期连所携水、米俱罄,又遇盗洗劫,至是月十六日,到达宁海与临海交界的牛头山泊岸,十七日登陆脱险,民众馈之以米、茶、酒。经桃渚千户所查验,证实为朝鲜官员及僚属后,逐级上报,在政府差官护送下,于二十三日启程回国。经宁海越溪上岸步行,至奉化广济桥乘船,沿大运河至北京改陆行,经安东(今丹东),六月初四日渡鸭绿江回国。在宁海的健跳千户所、越溪巡检司与宁海县城时,受到军民与官员的盛情迎送。 崔溥回国后,以汉文写出了5.4万余字的《漂海录》,记述了全程8000余里、历时149天的历险和壮游见闻。此书在古代朝鲜受到极大重视,从公元1571年起至1896年,先后印行过五个版次。 2002年7月11日,韩国120多学者和崔溥后裔到宁海越溪,在北京大学“韩国文化研究所”葛振家所长主持下,举行了“崔溥漂流事迹碑”落成仪式,又到宁海宾馆举行了“中韩崔溥漂流座谈会”,中韩两国8名学者发表了论文,并出了文集,葛振家向参会专家及与会人员,赠送了他本人编著的《崔溥“漂海录”评注》一书,中韩友谊在宁海植根。此后,每年都有韩国客人来宁海越溪旅游参观。今宁海境内的越溪铺(亭头)、西洋岭(在雪坡村西)、市岙铺(在上白峤与岙里之间)、白峤岭、白峤驿(城内泊所塘)、桐山铺、梅林铺、缸窑铺、海口铺、西店驿等崔溥古道遗迹尚可寻觅,其中白峤岭和海口铺古道保存完好。 日本佛藏真像东渡之港 据《宋史·列传·日本国》记载,日僧奝然(938—1016)一行,以台州宁海为港口,搭乘宁海商人郑仁德的商船往返宋朝,请去佛教《大藏经》,数年后,又遣弟子奉表持贡品来谢。 又据奝然弟子成算抄录的《优填王所造旃檀释迦瑞像历记》,奝然朝拜释迦真身像后,请汴京雕像师张荣仿雕了旃檀释迦真身像,搭乘宁海郑仁德的商船从白峤港启航,孟秋回到日本海滨,次年春到达京都,将真像供奉于岚山清凉寺释迦殿内。 综合这二则记载,可知奝然以宁海白峤为港口,将佛教《大藏经》和真像——释迦仿真身像一起请至日本,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佛教东传盛事。郑仁德的故里是白峤港尾的水车村,至今仍称郑家花园;奝然一行往返的落脚处港头寿宁寺,鉴真第四次东渡时曾率30多人住此寺,日文译作白泉寺,此寺系东晋义熙元年昙猷尊者创建,为天台山地区最早的寺院,称白水庵,为了奖励接待日使之功,侍郎王化基于淳化元年(990)奏准改名为寿宁寺,至道元年(995)宋太宗又遣内侍斐愈,赐给寿宁寺御书30轴。清康熙年间的《古今图书集成》中,记载了三门湾入口“大佛头山,高出海中诸山数百丈,……日本进贡以此山为导。”到1954年对真像进行维修时,发现体内有绢制的五脏,并写明为台州尼清晓等绣制,真像为僧保宁委托台州造佛师张延皎、张延龚兄弟仿雕。由此可知,汴京张荣所雕真像,有如不肯去观音仍然在宁海。1999年6月,浙江省旅游局何思源处长与日本村上博优等专家研讨认定,港头村和寿宁寺是日僧奝然登陆处,列入中日佛教旅游线,并建立了《日本法济大师登陆处》和《三宝东渡碑》纪念碑,寺内供奉了按张氏兄弟所雕佛像雕塑的仿真像,为目前国内唯一的释迦——如来佛仿真身像。村上先生还论证了公元1225年,日本道元法师来华到天台山、雁苍山、大梅山、天童山求法后,回国创立了佛教曹洞宗,随员加藤景正先生,到宁海参观岔路等宋窑后,回国创立了日本陶瓷,被后人尊为陶祖的事迹。 李白遨游天下目标之海 “乃仗剑去国,南穷苍梧,东涉溟海”,是诗仙李白(701——762)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表达遨游天下大志时的自述。苍梧就是今云贵地区,宁海就是“东涉溟海”之海。 唐开元十五年(727),李白时年27岁,在江陵遇天台道士司马承祯结为知交,李白首次受司马指导入剡中,上台岳,探灵墟(即天封寺),东涉溟海。这一条路,即从剡中——今新昌县城,经天台县石梁、华顶、天封至溟海——即宁海海滨,唐玄宗给司马承祯赠诗赐书中称“地道逾稽岭,天台接海滨”;又称台岳为“葛氏之天台”,意指葛玄和葛洪创立神仙学说的道源名山。 第二次,李白42岁游溟海时,遇到在台岳观沧海的文雅道士吴筠,又结为知交。台岳西侧地区的剡县(今嵊州与新昌县)与唐兴县(今天台县)不靠海,要观沧海必须到宁海,古代这一带有焚去高山草木,以防止老虎伤人的习俗。从华顶峰、天封寺等地出发,沿山岗到今三门湾海滨观海畅通无阻。 还有《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在李白告别京城到东鲁时写的,这一梦境亦是写实,地点就在今宁海浙东大峡谷。这一带是新昌县伸入宁海县境的“新昌飞地”,1948年起成了台属革命基地,浙江省政府于1949年将其划归宁海县。 葛仙养生学说开创之山 天台山素有道源佛宗名山之称,关于道教创始的源头,佛教《大藏经·三教出兴》写道:“周定王三年(前604)九月十四日,老子生于楚陈郡,简王四年,老子为周守藏吏,十三年为柱下史,敬王元年,入涵谷关,为尹令著《道德经》,西之流沙。汉灵帝光和二年(179),老君降天台山,以《大洞灵宝经》并《三录感应篇》授仙人葛玄……”葛玄(164一244)是第一位接受道经者,时年才16岁,史称葛仙翁。此后《太上老君说清净经》等神仙养生学说,实际作者就是葛玄,葛玄的最早修炼地就是桐柏山——梁隍山。天明山温泉所在的三十六雷山亦是葛玄的主要修炼地。葛玄传经郑隐,郑隐又传经给玄的侄孙葛洪(284一364),称小仙翁。葛洪遍游天下名山后,选定可以炼成金丹的28座名山,他自己选定小天台——大洪山(学士坪)建立丹房、丹井,写成《抱朴子》名著,并留次子葛勋定居山下桐柏里,成为宁波最大的葛洪后裔聚居地。 2003年11月,在浙东大峡谷与宁海缑城,举行了“首届葛洪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30多所大学的160多名专家赴会,120多名学者发表了论文,并出了文集,宁海成为道家养生学说的创始地。 宁海现已成为中国旅游日发祥地,道源、佛宗、诗仙以及朝鲜崔溥漂流等古迹,皆植根于宁海。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