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如歌 |
——宁海传统民谣拾掇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06月01日 10:39:42 |
二 宁海民谣的五光十色 宁海民谣在内容上,有稚趣盎然的儿歌,反映时代特色和人物的民谣,反映现实生活、针砭时弊的民谣,反映婆媳关系的民谣,反映婚姻爱情的民谣,反映地方风光和物产的民谣等;在形式上,有的诙谐幽默,有的语言辛辣,有的娓娓道来。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宁海县歌谣谚语卷》中,大致将宁海民谣分成了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以及历史传说歌、故事歌、儿歌、乡土歌9类民谣。随着时代变迁,我们如今可能没有这些乡土生活的体验,但通过这些民谣,我们仍可以去怀念,去追寻这些无法看到的曾经的风景和生活。
劳动民谣中对宁海山海特色的农民生活劳动有着直接的描写,其中有涉及物产类如《红钳蟹》,或劳动号子《三声号》、《摇橹号子》等民谣。 种田容易难起头 种田容易难起头,砌房难砌八角楼, 烧瓦难烧龙鳞瓦,打铁难打钓鱼钩。 1987年采录于桥头胡 茶山岩头屋栋高 茶山岩头屋栋高,望得茶山岩下仙茶泡, 望得五屿门外有强盗,望得镇海关口放大炮。 茶山岩头屋栋高,望得宁海城里出英豪, 望得毛屿小村人头挤,望得石浦陡门廿四道。 陡门:防潮大闸 1987年采录于力洋 生活民谣既有对家庭伦理的教化,也有对社会行业风尚的反映,当然也有节庆民俗的记录,其数量也是各个民谣类别当中数量较多的。 渔家谣 渔网肩头挂,面孔眼泪爬, 船到嵊泗洋,心里格外怕。 一脚棺材里,一脚棺材外,全家老小眼望吊。 潮涨潮落长记挂,但愿金砖银砖满船载,但愿风平浪静早归家。 金砖银砖:指黄鱼、带鱼。 1976年采录于西店樟树村 山里头人三样宝 山里头人三样宝,蜡烛横放倒,柴株当棉袄,乌糯当糯稻。 三样宝:指竹片照明、烤火取暖和狼箕(蕨类)为食,折射生活艰苦。 1987年采录于胡陈东仓大赖 节俗谣 清明吃菁草,四月初八吃柴脑, 端午笋壳包,六月六尝新吃麦糕, 八月十六蒸洋糕,九月重阳麻糍糕, 十四吃团,冬至汤圆,年夜饭大团圆。 1987年采录于岔路王爱上屋基 过年歌 二十茫茫,廿一煎糖,廿二打糖糕,廿三亲戚跑,廿四打尘塕,廿五送长工,廿六走珠岙,廿七牵脚燥,廿八扫堂前,廿九好谢年,三十好过年。 珠岙:集镇名,在现三门境内。 牵脚燥:休息。 1987年采录于桑洲慕胡山村 情歌民谣和众多民谣中的爱情题材一样,既有相思相望不相亲的苦恋,也有恩爱甜蜜的热恋恋歌,但颂扬朴实爱情、终身相守的民谣数量也不在少数。 但愿上天落大雨 送郎送到岭头前,一朵乌云在半天。 但愿上天落大雨,好留我郎在身边。 1987年采录于辛岭 苦楝苦来苦连根 苦楝苦来苦连根,苦楝烧茶苦到心。 苦楝烧茶我来吃,不嫌苦来我来跟。 1987年采录于桥头胡 童谣的语言更为体现宁海方言的韵律,且多在儿童游戏中传唱,浅显易懂。 头子歌 起个早上头,走到上桥头。 抬来钉头,打把锄头,削点草头,烧堆灰头, 种点早豆,拔点菜头,担到上街头,卖点钞票头。 买只猪头,吃个昏头,走到楼梯头,跌在眠床头,呼噜呼噜响鼻头。 1987年采录于回浦 捉螺蛳歌 念念螺蛳经,螺蛳住在海中心。 捉你来,清汤滚。敲你尾巴吃你肉,还要嫌你呒不肉。 螺蛳壳,抛到东南西北角。鸡搜搜,鸭碌碌,猪油炒炒好过酒。 1987年采录于长街 仪式歌多篇幅较长,格式工整,按照红白喜事的各个环节念唱,如婚礼中的《请新郎》、《四杯酒》、《送洞房歌》等,展现对新人的美好祝愿和婚后生活教导。 讨果子(节选) 糖圆香又甜,夫妻好百年。花生圆带长,下年好做娘。 饼干四角方,生个小儿郎。米胖糖糕胖,生儿白又壮。 1986年采录于王爱 弟兄吃果子酒(节选) 荔枝栗子粒粒生,枝枝节节保爹娘, 新人尝了荔子果,果子同心积德长。 1987年采录于峡山 乡土民谣多为全县各地乡土民情的表现,或是赞颂当地“好地方”,或是反映当地传统特色。 白溪谣 白溪,白溪,田高,水低; 后面琅玑山,前面白溪滩; 土地三分三,番薯芋艿也当餐。 1987年采录于岔路 天下歌(节选) 正月锣鼓闹元宵,新城梅岙出苔条。 萝卜青菜水车出,百样树木桃源桥。 二月杨柳发枝青,龙宫马岙出田菁。 上好香鱼凫溪出,深甽凤潭烧炭人。 三月桃花枝上飘,北路灯头大风庙。 三贩私盐璜溪口,堤树岭脚出缸窑。 四月蔷薇开得青,鸡鸭鸟鹅落梅林。 大小主人花园里,弹唱莲子在黄墩。 1985年采录于一市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