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之外(上) |
张即 王亚明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06月15日 09:13:14 |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衍生都有他赖以生存的气候和土壤。在宁海,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加入了业余学习的行列,或茶艺,或诗文,或琴瑟。其中尤以书画为盛,不知这是否与一代大师潘天寿故乡有关,宁海的书画氛围较之于其他县市似乎要更为浓厚一些。无论是体制内的机关干部,体制外的作坊业主,还有居家妇女,退休干部,他们或年届不惑,或过天命之年,在尘嚣挟裹纷繁浮躁的世界里,能静下心来研书习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特的景观。 一 留耕堂书画室位于潘天寿广场西南侧的宁昌路东头,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去处。留耕堂的主人胡云泉便是个画家。平日里,经常会有一些书画界人士到这里闲聚,举办小型书画展。 可能是画国画的缘故,留耕堂的装饰中透着几许古韵,木格镂空大门,镂空雕花窗棂,木桌,木椅,木质置物架,墙上还有木质的挂饰,大大咧咧,乱而不散,这是胡云泉的风格。在右侧,有一间画室,许多书画爱好者便在此处学习写字作画。 胡云泉是深甽大蔡人,圆头圆脸,生了一副弥勒相。胡云泉的父亲曾是文化馆的美工,耳濡目染下,胡云泉幼时便酷爱书画。年少时因种种原因,辍了学,在家务农,后来又跟父亲做过漆匠,进过文化馆。一路走来,胡云泉从未放弃书画,即便是缺衣少食年代,仍不泯初心,坚持作画。 胡云泉说,自己喜欢做的事,不会觉得苦,尤其是书画,喜欢了,就会使人专注,走进去后其乐无穷。当然,少年时从事过的农村体力劳动对他的帮助很大,生活的艰辛更能磨练人的意志,去除浮躁。 书法家杨象富也是留耕堂的一名常客。他也认同胡云泉的看法,从事艺术一定要热爱,不能有功利之心,否则,书画就尽失其“品”。其次,学书法要“静”,不浮躁,要耐得住寂寞。任他风花雪月,我自月下独酌,方得书中真谛。 和胡云泉一样,杨象富也有一个书法培训班。四五十个学员里头有教师、企业家、公务员、自由职业者。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却有着一个共同点,就是“静”。这些人生活安定,衣食无虞,没有不良嗜好,没有功利心,追求的东西比较高远,书画变成了他们最重要的一个生活方式。 就像书画家应伟健所说的,真正书画中人,不说“坚持”,因为坚持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是理性的自己打败惰性自己的斗争,是一种强迫性的行为,这样的艺术“坚持”,不仅收效甚微,也很难走远。一个成年人,他一定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因为喜欢,所以快乐,所以收获,这是他行动的最原始动力。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