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文艺频道 > 桃源桥 > 名人轶事 正文
     高级检索
 
译著等身 虚怀若谷(上)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11月02日 09:55:53

  三、奋斗岁月

  1942年,源朝开始俄文翻译,走上人生奋斗之途。他先是为上海一家进步刊物《时代》周刊写稿,及时翻译报导苏德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讯息,受到《时代》周刊编辑部的重视。接着于1943年受时代出版社之聘,担任该社《苏联文化》月刊翻译和编辑,从事革命工作。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源朝担任了新办的《时代日报》编辑和副刊主编。这年,他的第一部译作《不屈的人们》(苏联戈尔巴托夫著)由上海人文出版社出版问世,用的便是“水夫”笔名。

  1946年,时代出版社出版了他翻译的译作《高尔基早期作品集》(短篇小说集)受到读者广泛赞赏,水夫之名在中国译坛脱颖而出。

  1947年,水夫翻译的苏联法捷耶夫长篇小说《青年进卫军》由时代出版社出版,一时轰动文坛,水夫之名大噪。

  说起水夫译作《青年近卫军》,我不由得会想起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大兴广读苏联文学作品的事来。那时新中国建立不久,“向苏联学习”同样影响到学习领域。那时,我以读的水夫译作《青年近卫军》印象最为深刻,一群群生龙活虎般的热爱祖国、不惜牺牲的男女热血青年形象时萦脑海,常思水夫何许人也,竟译得如此感人?!时光过去将及半个世纪,才知水夫竟是宁海力洋叶氏族人,他的家与我的家相距不到50米距离。

中央份古宅

  这也使我回忆起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源潮、源朗随其父显枋(舫)从上海逃难回乡相处的情景。那时,我在宁海县城的正学小学读六年级,也因日机轰炸被迫返家。源朗长我一岁,两家相隔又近,孩子之间熟悉得快,彼此常在一起玩;源朝已是十八岁的大后生了,行走时也手不释卷,让人佩服。叶氏家族向来讲究长幼有序,我幼名显祚,与源朝、源朗父显枋(舫)同辈行第,源朝很礼貌地叫我显祚叔,我则按族规“长侄同叔辈”叫他源朝哥。因此,后来在1998年通信中仍延续这一称呼,我在信中叫他源朝哥,他给我信中称显祚叔,体现了深厚的乡情族谊。

  1998年开始通信往来后,谈家常的内容多了,我谈及1937年的童年往事,他回信说有此印象。他在信中还提到:“依稀记得我家大门外有一条小溪,还有一座土山。”他记得很清晰,他家门前确实有条溪流,家乡人管它叫大水圳,从北往南流过他家门前,续向南流过我家大门前,围绕全村,水圳旁的门户都架有石桥,连接石子路,一路是小桥流水人家。“一座土山”也不假,它是东山坡下一块大面积高地,乡人辟之为晒谷场,命名高晒场,就是水夫所指的“土山”。

  话又说回来,1948年,因《时代日报》宣传进步思想,被国民党政府查封了,水夫侥幸回到图书编辑部工作,在那艰苦时期,水夫坚持译作。1948年出版苏联季莫耶夫的《苏联文学史》译作,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肯定,说是为研究苏联文学开拓了道路。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水夫又连续出版俄国乌斯宾斯基的长篇小说《遗失街风习》,普希金的《驿站长》等译作。

  一个出道仅七年还不到而立之年的年轻书生,在当时如此艰苦环境下仍取得一定成就,若不是他有一股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焉能及此哉!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统一挂上“中国社区”标识
·传播金融知识发掘金融精英
·会背诵孙中山遗嘱的百岁老人
·外出就餐钱包不翼而飞 以下防盗要...
·冷热模式再切换 这个深秋闹哪样
·15种高价药将纳入新农合大病保险...
·奔跑吧,驴友!
·宁海传统木结构古船捐给国家海洋...
·《我的创业之路》公益讲座开讲
·听慈孝故事 书孝道之礼
  图片推荐:
十八届五中全会备受关注
奔跑吧,驴友!
宁海传统木结构古船捐给国家海洋博物馆
传播金融知识发掘金融精英
会背诵孙中山遗嘱的百岁老人
统一挂上“中国社区”标识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