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松波:从侦察兵到大黄鱼养殖专家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11月04日 08:48:46 |
日前,在象山港尾附近海域的大黄鱼网箱养殖基地,薛松波和渔工们正抬着鱼饲料,开始网箱饲喂作业。一会儿工夫,在下层水域“潜水”的大黄鱼就闻到了饵料的味道,纷纷“现身”,数以万计的鱼儿们游上水面争抢进食,游动的身影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一片金黄,场面可谓壮观热烈。 “这里有10万尾岱衢族大黄鱼,等待着捕获。”薛松波指着脚下的8米×16米的网箱向记者介绍。这个土生土长的海边汉子脸被海风吹得黝黑,做起养殖作业来雷厉风行,言谈间有股军人的豪气和爽气,“三年的侦察兵经历,让我之后10余年的渔民生涯更加充实和丰富。” 好男儿就是要当兵。1994年,怀揣着对军旅生活的向往,薛松波结束模具学徒生涯,去安徽滁州当了三年的侦察兵。在部队里,表现出色的薛松波一直都是班长,“就是喜欢当兵,想要去外面看看,见识外面世界的精彩,走进部队感受军旅生活的丰富多彩。”10余年过去了,老兵薛松波依旧跟老战友保持联系,建立微信群,战友的情谊并未因为时光流逝而褪色半分,甚至在之后的艰苦创业中,都得到了战友的鼎力相助。 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退伍后回到这片生他养他的海域,薛松波脱下军装,开始祖祖辈辈的老行当,做起了跟海打交道的生计,在象山港海域养殖鲈鱼和黑鲷。“没技术、没资金、没经验,那个时候一穷二白,在亲友的帮助下开始创业,第二年转养大黄鱼。”他告诉记者,海边的人都知道野生大黄鱼越来越少,所以当他获悉宁波水产研究所出售第一代岱衢族大黄鱼鱼苗,他就暗暗下决心要把这个大黄鱼养殖成功。 岱衢族大黄鱼养殖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工作,养殖要求也很高。每年过冬时,如果温度低于8摄氏度,鱼儿就要被冻死,只能全部迁往福建,光运费就要20来万元。台风来的时候,为了避免网箱遭到破坏鱼儿逃逸,也要提前将鱼儿转移到陆地上来。大黄鱼的养殖周期是两年,而每一天喂食的饵料要3000元,如此庞大的“饭量”让薛松波措手不及。他告诉记者,以前最艰难的时候就是鱼没上市,资金没回笼,还得天天往里面投钱,四处举债。但是部队生活让他锻炼出钢铁般的意志和拼搏精神,他出门跑业务,上海、温州、杭州、宁波等地的水产市场都有他的足迹。为了让鱼儿肉质有上佳的口感,他阅读各种专业书籍,结合之前养殖经验不断摸索,多次调整饵料配置,确保鱼儿口感不断接近于野生黄鱼。 鱼苗放养、分仓、治病,经过10余年的摸索,薛松波已然成为了半个养殖专家,虽然这个过程十分艰辛,但在他的坚持下还是成功了,大黄鱼成活率达到了70%。近几年,因为好口碑,他养殖的大黄鱼也越来越受到市场和客户的欢迎,每斤售价100—200元不等。望着广阔的象山港,他眼神坚定地说:“我喜欢当兵,也喜欢做渔民,从小在海边长大,对大海对海水养殖一直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愫。” (记者陈静珠通讯员王国杰)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