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正文
     高级检索
 
近期朋友圈传“11岁孩子被拐”系虚假信息
频传小孩被拐消息为哪般?公众的信任还剩多少?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12月07日 08:27:13

  12月3日,一则“一个11岁孩子在潘天寿广场被几名男子强行带离”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传出。时间、地点、人物,还有最终警方介入的照片,所有的“证据”似乎都指向真人真事,一时间,消息迅速扩散。然而当天晚上,信息发布者的一条微信和警方的调查结果,却“打了”所有转发该消息的人的脸:该消息系虚假信息!

  对于这样的结果,有些网友表示在意料之中,理由是类似的谣言太多,换汤不换药,一看就很假。确实,类似的消息就像狗皮膏药一样,在朋友圈中贴来贴去,去年仅半年时间,记者就“小孩被拐”已做过两条辟谣新闻。一则是去年6月在微信、微博中传得非常热的杏树脚有个小男孩被人贩子强行抱走这一消息;还有一则是去年10月初,微信朋友圈、论坛同时热传有小孩在潘天寿广场差点被拐的消息;10月中旬,微信朋友圈中又传出“专修楼房漏水”的补漏人员实为拐骗小孩的不法分子。最终,这些消息都被辟谣。

  虽然小孩被拐相关消息大多都被证实是假的,但这些虚假信息为何还是广为扩散?记者通过搜索各地发生的类似辟谣新闻发现,小孩被拐的虚假消息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不法分子故意编辑、传播虚假消息,利用人们的爱心,留下吸费电话,从而谋取利益;二是一些博主、微信账号特意编辑这类民众关注度高的虚假信息,吸引粉丝;三是道听途说,消息被误传。

  而“小孩被拐”虚假信息频传,会不会成为现代版的《狼来了》故事?记者对曾好心转发过“小孩被拐”虚假消息的数名网友作了一个调查,结果有90%以上的网友表示,以后不会再转发这样的消息,公众的信任已被严重透支。转发过最近这则虚假消息的安静(化名)是一位三岁孩子的妈妈,她坦言,“最终消息被证实是假的,孩子没被拐,这应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我很伤心,因为从看到这则消息起,我就一直在担心这个孩子,结果却证明我是在浪费感情,以后再也不转发类似的消息了!”

  其实看到类似“小孩被拐求转发传递爱心”的消息,为了不“浪费感情”,想转发而又无法辨别消息真伪的市民有个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报警,向警方求证。如果是真的,安心转发,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如果是假的,警方会介入、制止虚假信息的传播,避免他人上当。而对于故意编辑、传播此类虚假信息的人,《刑法修正案(九)》有明确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所以,对于险情、疫情、灾情、警情这四类信息,希望市民能理性分析、谨慎对待,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记者方景霞)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我县党政代表团赴慈溪、杭州湾新...
·公交车上的正能量
·提前认识青春期
·听爷爷讲家规祖训
·冬日健身正当时
·出租车司机:为什么加油不能开票?
·中医专家到强蛟问诊把脉
·转诊单救了桥头胡小患者
·一辆竹制的自行车 一次难忘的西藏游
·社区犬类整治全面展开
  图片推荐:
平安大道将以崭新面貌迎客
用“创新”照亮未来
我县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教育活动
一辆竹制的自行车 一次难忘的西藏游
冬日健身正当时
社区犬类整治全面展开
⊕《今日宁海》速览